廈大“不要隨便叫別人老公”教授:真學問少人問津

2016-06-26 11:26:13 來源: 法制晚報

0瀏覽 評論0

發紅包建立師生溝通新渠道

深讀:您曾在課間掏出手機用微信給學生發紅包?是出于什么考慮?

鄒振東:那是2015年春季開學,我上全校通識課《影像的世界》。那一年春晚剛剛搞微信搖紅包,這種形式挺火的。

我的學生兩百多人,我建議大家建一個群,為了大家習慣這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我在課間發了一個紅包,20塊錢,分成兩百多個包發出去。

結果大家紛紛冒出來,一點點錢,興奮得不得了。這樣的微信群,成了我和學生另一個溝通的渠道。我經常在微信群里做“民調”,比如要不要請那個嘉賓,下節課講什么主題,如果有很多同學呼應,我就“順從民意”。

除了這種微信上的紅包,還給學生發過實體的紅包。

深讀:實體的紅包是怎么回事兒?

鄒振東:2016年春季開學得早,我的《媒體第一課》開課時,元宵還沒有過。中國的傳統,元宵沒有過,就還在過節。

我知道學生還沉浸在與親人離別的傷感中,這一節課的主題是節慶傳播,我特地系著紅圍巾上課。下課后,我說:“老師用自己的錢,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了一個紅包,錢不多,只有一塊錢,我想用這種方式,讓同學體驗節慶傳播的特點與價值。祝大家新年好彩頭!不想領的,可以離開教室。”

沒想到,200多名學生排著隊,領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一塊錢紅包。好多學生,還拍照發微信圈。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無所不在,傳播無所不在!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動作,也要花不少心思。買紅包時,因為春節過了,大學附近很多便利店都沒有紅包袋了,為了兌200多個一塊錢,我堅持要紙幣,但好多銀行不愿換,或只有硬幣。

哪怕是增加一點傳播效果,你就會多花很多時間精力,但最后的效果一定是值得的。這兩百多名學生,未來會得到無數的紅包,但10年、20年后,一定會記得在一堂課里老師發的一塊錢紅包,并且記得那一堂課講的是節慶傳播。

網紅段子告誡學生要有所堅守

深讀:“不要隨便叫陌生男人老公,不論他多有名有錢”這句話是什么觸及而生?教學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嗎?

鄒振東:我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這只是一種社會現象。這句話在我的演講中,只是一百句話中的一句話,而且是舉例的一句話,并不是演講的主旨。我用這句話,只是想告訴我的學生,必須有所堅守。它和性別無關,也和貧富無關。

深讀:“在大學,100個人中,99個人都是抬頭看天空的人,難得有一個人低頭看地下,這個人是出類拔萃的人。一旦畢業出了校門,99個人都是低頭看地下,難得有一個人抬頭看天空,他不是瘋子,就是出類拔萃的人。”這段話是從您創作過的歌詞《仰望星空》中獲得的靈感嗎?

鄒振東:“百分之一的理論”是我上世紀就總結出來的。幾乎我所有的前同事,都知道我這個理論。我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原來的部下。當時作為廈門衛視的創臺總監,我招聘了一大批年輕人,我最擔心他們被現實的殘酷或誘惑打敗。

2004年,我用百分之一理論,寫了《仰望星空》的歌詞:“我相信有一雙手/把我輕輕牽到你的跟前/我相信有一根線/將夢想與現實相連/我相信有一種緣/會把所有的偶然都實現/我相信就是這一天/命運開始改變/這一天/我開始仰望星空/發現/星并不遠/夢并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

試圖說服我的同事,與我一起,張開雙臂,飛的更高,看的更遠。這首歌后來被張杰演唱,成為了廈門衛視的臺歌。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