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瘋長背后:對老人跪地營銷 傳銷式洗腦
劉女士母親寫的筆記。
“抗腫瘤、長壽” 一些保健品廣告夸大功效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去年11月和今年4月發布通報稱,監測到數起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內容均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以及利用患者名義或形象做功效證明等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嚴重危害公眾飲食用藥安全。
記者發現,有些保健品公司的宣傳單上印著“抗腫瘤”“長壽”“能量”等字眼。但關于保健食品的“治病”功效,《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報告稱,針對老年人和病人,以會議營銷方式夸大虛假宣傳保健治療作用的,其中不少并非保健食品,如食用菌產品宣傳抑制腫瘤和調節內分泌、“清斷食”果蔬汁宣稱排毒養顏和減肥等。
【專家說法】
哪些保健品營銷方式涉嫌違法?
以講座、會議等形式進行的營銷是否合法呢?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閆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種營銷方式本身并不違法,但確實有“用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現象,比如沒有行醫資格的人開講座,免費義診時編造或夸大老人的疾病,宣傳保健品的治病效果,這些都是違法行為,嚴重時甚至會涉及刑事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電話、講座、會議、組織旅游等形式進行虛假、夸大或者欺騙性宣傳銷售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劑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主辦方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王大宏也對記者表示,講座、會議等營銷本質是一種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本身并無是非對錯。他強調,“講座、會議等營銷就像一把菜刀。如果用來切菜,就是善舉;如果用來殺人,就是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