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中國使5億人擺脫貧困 是特別偉大的成就

2016-06-14 16:34:33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

6月12日下午16:30,德國總理安哥拉·默克爾抵達北京,開啟她任內的第九次訪華之旅。行程滿滿的默克爾總理,從首都機場抵京后不是急著去會見中國領導人,而是直接趕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在那里發表了演講。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國科大發表演講并與學生交流

德國政府發言人Steffen Seibert,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白春禮,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等出席了演講。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默克爾總理在中國發表演講的第二所大學。2014年7月8日,她在第七次訪華期間曾在清華大學演講。有趣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保福寺橋南,橋北是清華大學。保福寺橋南北都留下了默克爾總理與中國青年學生的精彩對話。

向南跨過北四環上的保福寺橋就是2015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剛剛考察過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關村創業大街。而剛剛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結束演講的默克爾總理就即刻去會見李克強總理。一座橋連接起兩個大學,兩位總理連接起兩個國家間不斷深化的友誼以及不斷創新的合作。

默克爾總理演講重點梳理

從校園里的“灰老鼠”到“科爾的小女孩”,從“德國鐵娘子”到現在的總理,默克爾的政治魅力在哪里?我們從以下演講中或許可以窺得一二:

1 想要進步就要創造和維護自由發揮的空間

今天看到這么多的年輕學者,我似乎回到了很早以前,自己上學讀書的時光。我自己體會到要取得新的方法和見解,不得不對既有的知識不斷地質疑,要探討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要學的。這種質問、探討的前提,是自由創新開放的討論文化,想要進步就要創造和維護自由發揮的空間,我想這就是科研機構的特征。合作有助于擴展這些自由的空間,因此,我想我們對跨屆交流知識、共同學習、相互學習保持開放的態度格外重要。

剛才非常高興地聽到馬普學會、弗朗恩霍學會、亥姆霍茲聯合會等德國著名科研機構,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我覺得這是我們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的組成部分,我們已經建立一個非常廣泛的合作行動綱要,有很多的項目,有很多的交流機制等。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