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居民發現宋元古窯址 挖出瓷器與“南海一號”相同
2016-05-31 09:39:55 來源:海峽都市報 責任編輯:黃如萍
0瀏覽 評論0條
同題報道:
“你看這些青瓷片,釉色變化大,從較黃帶青色到發暗的青色都有,胎的圓潤和釉的厚度都可以媲美龍泉窯,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南海一號’上的青瓷來自磁灶。”昨日下午,在泉州市博物館標本區,陳建中館長指著一堆略帶“土氣”的瓷片向海都記者介紹道。沖去瓷片上的泥土,靚麗的青釉、綠釉、黑釉頓時光彩照人。
據悉,這是近年來泉州宋元窯址最大的一次發現,再一次佐證宋元時期泉州瓷器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窯址發掘現場,已出土大量瓷片
石頭房地基下
發現大量瓷片
昨日下午4時許,在晉江磁灶鎮嶺畔村,距離磁灶窯址其中一處宋元時期窯址六七十米遠的一處“工地”上,人頭攢動,幾個“工人”正小心翼翼敲打著土層地基,旁邊放著一筐筐瓷片。如果不是有人介紹,誰都沒想到,4月25日這里發現了一處宋元窯址。
嶺畔村村主任吳吉祥身兼晉江市博物館文保人員之職,他告訴海都記者,4月25日,村民在此翻建一棟石頭房時,意外發現地基下有不少瓷片,第一時間向他匯報。磁灶窯址2006年成為國保單位,雖然發現地在保護范圍外,但也可能是一處新的古窯址。經過初步判斷后,吳吉祥馬上讓房主停止作業,并將情況逐級匯報至泉州市文廣新局和省文物局。上周五,經泉州市文廣新局委托,泉州考古隊正式對現場進行發掘。
發掘的部分青瓷片,可媲美龍泉窯
窯址或始自北宋
青瓷媲美龍泉窯
昨日海都記者到現場時,窯址已發掘3.5×3.2平方米,發現大量珍貴瓷片。
“現在主要發掘清理的是擾亂層(注:擾亂層往往是指耕土層之下的經后代活動形成的堆積層,有時也指包含有不同時代文化遺物的堆積層),底下的堆積層還在進一步發掘中,窯爐年代和規模都要等發掘完成才能確認。”陳建中告訴海都記者,目前發現的標本涵蓋從宋到清的瓷器特征,其中有的標本具有北宋瓷器的較大圈足特征,“重要標本有宋元時期的黑釉剔花雙耳瓶、雙耳罐、綠釉軍持等,其中綠釉剔花瓷器當年主要出口伊斯蘭國家。”
在本次發現中,令人最感興奮的是大量青瓷的出土,“胎的圓潤和釉的厚度都可以媲美龍泉窯,如果不是在這里發現,這些標本很容易就被認為是龍泉窯燒造。”陳建中介紹,“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南海一號’上的青瓷來自泉州磁灶窯。”
窯址旁一個微型土地廟,據說早時供奉的是羅明先師
窯址將置換保護
引入陶瓷文創園
對于窯址的進一步保護,嶺畔村村主任吳吉祥表示,除了窯址的保護發掘,接下來將動員村民,對窯址和附近房屋進行保護性置換,采用修舊如舊原則,引入陶吧等創意產業項目,目前正請臺灣團隊規劃在此建設陶瓷文創園。
“附近的那一處宋元窯址,原本可以燒造200多斤的大缸,古時候這里的人燒瓷器前要先拜羅明先師(現在小廟還在,改拜土地公)。”吳吉祥表示,如果文創園建成,這些都可能得到恢復,磁灶古窯址也將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磁灶窯中的宋元窯址主要集中在我們這的蜘蛛山、土尾庵、童子山環抱的這片區域,像這次發現的窯址就在蜘蛛山,附近土尾庵還有大量堆積層已立項,正著手規劃保護。”吳吉祥表示,嶺畔村范圍內可能還有大量窯址等待發掘,“這將大大延伸磁灶窯址的內涵。”(記者 陳紫玄 通訊員 李玲玲 文/圖)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