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76歲老人為孫子動手制作玩具 癡迷變廢為寶(組圖)

2016-02-28 10:45:22 來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春婷

0瀏覽 評論0

變廢為寶

黃慶光的作品裝扮房間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記者張君琳 通訊員顏堯民 文/圖)樹木的根須涂上用剩的油漆,抹上沙子,經過加工就變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廢棄的時鐘系上紅色繩子,加上紐扣就成為時尚的飾品……近年來,家住永春縣桃城鎮的黃慶光利用廢棄物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既環保又美觀。

永春縣城一家從事女裝經營的店鋪里,一間只有五六平方米的房間內,掛滿字畫,有“厚德載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充滿寓意的字畫作品。與普通字畫不一樣的是,這些作品都是50歲的老板黃慶光用剩余的布料、紐扣甚至是廢舊的日歷、裝修的廢棄建材做成的。

黃慶光對工藝品有獨到的視角和見解,別人視為廢料的物件,在他的眼里卻都是寶貝。在他家里、店中擺放的一件件工藝品取材都很獨特,有剪下來的褲腳,舊衣服的紐扣,飾品,甚至是房屋裝修后廢棄的木板、沙子,生活中用過的日歷、涼席等。他說,自己的創意基本來源于生活,或者在看電視中萌發靈感,也有從生活中的某處場景中激發想象。一有想法,他往往會用兩三天的時間去“創作”。平常收集起來的針頭線腦、瓶瓶罐罐等,在他手中總能恰到好處的使用。黃慶光說,制作過程是一個充實自己、提高自我的過程,他樂此不疲。

原來,上世紀80年代,黃慶光曾經到廣東一帶學習雕纂技術,喜歡美術并具有天賦的他很快就把這門技藝學會了。不久之后,他改行做女裝生意,直到四五年前,在閑暇之時,他才重拾這一興趣。不同的是,從那時開始,他的取材都是生活中的舊物。

只要周圍有人裝修,黃慶光都會留意是否有可以使用的素材。一副“騰飛”字畫,是用一斤多廢棄的釘子拼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字畫,是在廢舊的泡沫上鋪上一層紙,根據畫面的需要,撒上不同顏色的廢棄碎布、珠花;就連一塊廢棄的涼席板,撒上沙子用油漆黏合,用珠子亮片裝飾成花邊,也可以成為一幅畫;廢棄的木塊,幾番篆刻,“馬到成功”4個字躍然木頭之上;一個小木板,黏上舊茶壺和茶杯,就成了一件生活擺設;老舊的時鐘表框,框內纏繞上中國結的紅繩,貼上廢舊日歷上大大的“福”字,又是一件新的掛件。類似這樣的擺件,在他的店里和家里數不勝數。

參與評論

圖片新聞

視覺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