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慈善下鄉”進洛江河市 少林功夫引追捧
少林寺武僧展示少林十八般兵器、五祖拳。 廖靜 攝
今日泉州網1月9日訊(記者 廖靜)9日,泉州少林寺為洛江區河市鎮河市村帶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武術大戲、文藝演出,刀劍戢棍等十八般兵器、五祖拳、硬氣功……展示了少林寺博大精深的禪武文化。
當天,為發揚少林寺慈悲精神,寺廟還特意邀請中西醫為村民義診,此外,還集結香客力量,捐贈困難村民一些日用物資。據悉,“俠”名遠播的泉州少林寺多次舉辦慈善公益扶貧活動,除了汶川地震等大災難外,還深入南安、德化、永春等兒童福利院、農村地區。
泉州少林寺監院理農法師介紹說,今天是少林寺第二次走進洛江河市,不僅僅是捐物資,還為村民們帶來禪武文化。“這次還有不少慈善人士參與,他們或捐資、或出力,給周圍人傳播一種善念。”
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為中國禪宗名剎及南少林武術發祥地,清乾隆二十八年被廢。直到1992年,泉州社會各界和海內外僑胞紛紛慷慨解囊,泉州少林寺才得以奠基復建。多年來,不少武術團體、人士紛紛來泉州尋根溯源,不少海外學武人士和游客也慕名前來泉州少林寺切磋武藝或旅游觀光,尤其今年,少林武術亮相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
“現場很熱鬧。”來自河市村的一名楊姓村民趕過來看少林功夫,她認為佛教普度眾生、慈悲濟世,他們帶來精彩的表演,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少林武術。
近年來,泉州少林寺以南少林武術為代表和載體的閩南武術文化,千百年來薪傳不衰,閩南武術文化還融入了泉州民風民俗,彰顯泉州人的性格特征,豐富了泉州古城的人文內涵,并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遠播海內外,成為海外鄉親與家鄉聯系的情感紐帶。(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