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蔡尚思 "陋室"完整搬回德化 曾任復旦副校長
2014-07-04 10:01:00 來源: 東南早報
0瀏覽 評論0條
當地政府欲設“勵志室”
“百歲青年著等身,老驥伏櫪猶尚思。”在蔡老的眾多遺物中,一幅復旦大學在蔡老百年壽辰之時贈送的牌匾尤為引人注目,該牌匾以圖文形式概括蔡老一生的經歷、成就。蔡老1905年出生于德化潯中鎮詩敦村一普通農家,少時曾從事農牧勞動,1925年起在北京大學自由聽講,后就學于孔教大學,曾受業于陳垣、朱希祖、陳大齊、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陳煥章和王國維、梁啟超等學術界名流。
“他曾說‘永不畢業,長葆青春’,并以此激勵自己。”談及蔡老,黃耀昆滔滔不絕,“永不畢業,就是永遠抱著求學的態度學習;長葆青春,要注意鍛煉身體。”蔡老一生的愛好是讀書、寫書,業余注重健身鍛煉。他勤于筆耕,著作宏富,有論著20余部,論文約300篇,計約400萬字,并主編圖書10余種。據悉,蔡老直到90多歲高齡,仍自己撰寫文章,修訂自己的文集。
“蔡老的精神值得學習和傳揚。”黃耀昆表示,此次將蔡老的一些生前用品、手稿帶回家鄉,也是希望將蔡老的精神帶回來。
黃耀昆還特別提到,為了支持此舉,蔡老的兒子將縣政府補助給他的10萬元資金,捐獻給以蔡老名字命名的尚思小學,成立獎教獎學基金。
■蔡尚思其人
北上求學 書信結緣梁啟超
蔡老曾受業于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等學術名流,說起他拜梁啟超為師,還有一個故事。
據說,當年蔡老就讀于福建省立十二中,曾受校長指點:“要想文章好,天天讀韓文。”這個韓文,指的是韓愈的文章。年輕的蔡尚思日夜誦讀,終于把韓文讀得滾瓜爛熟。
1928年時,蔡尚思只身抵京求學,想拜梁啟超為師。遺憾的是,梁當時不在學校,時任國學研究員辦公室主任的吳宓就介紹他拜王國維為師。直到當年11月,梁啟超歸校,蔡尚思想拜師又不敢直接見他,就想了個辦法:給梁任公寫信,整封信一派韓風。
沒想到兩天后梁啟超回信了:“大稿留讀,具見真思,更加覃究,當可成一家之言。”四句話讓蔡尚思雄心頓起,立志主攻中國思想史。
心系家鄉 著書留名“德化蔡尚思”
蔡老離開家鄉后,一直心系德化,他在民國時期的大部分著作,不只留下自己的名字“蔡尚思”,還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德化”兩字,以示自己是德化人。
上世紀80年代,蔡老得知家鄉的圖書館正在籌建,需要圖書,他毅然把自己珍藏的上千冊圖書贈給德化縣圖書館,并親筆為圖書館題寫“學者之家”四個大字。1987年12月,蔡教授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德化。這次他是來參加李贄學術研討會,會后回到德化,與慕名而來的青年人交談甚歡,還即席揮毫寫下《贈青年》詩一首。
據介紹,蔡老此前一直有個心愿,就是將自己的著作結集出版。為了幫蔡老實現這個愿望,泉州市政府、德化縣政府積極推動《蔡尚思全集》的出版。2005年,蔡老百歲華誕之時,正值復旦大學百年校慶,《蔡尚思全集》正式出版,收入蔡老全部學術專著及論文,共410萬字,精裝8冊。
人物名片
蔡尚思,1905年生于福建省德化縣,2008年5月與世長辭,享年104歲。青年時師從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諸名家。1949年后,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復旦大學副校長。蔡先生治學史哲結合,專業主要是中國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長期以來,蔡先生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上,尤其在如何正確評價孔子和儒學方面獨樹一幟,蜚聲中外。
蔡尚思先生勤于筆耕,著作宏富,有論著20余部,論文約300篇,并主編有《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等圖書10多種。
相關閱讀
- (2014-04-23)媒體盤點李克強書單:涵蓋國學經濟學名人傳記
- (2014-06-11)周景洛“故鄉書法展”亮相福建泉州(圖)
- (2014-06-17)衡陽破壞選舉案終止749名人大代表資格 處分466人
- (2014-07-03)追憶陳其偉:大山深處領路人 帶村民脫貧致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