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文章
-
2014-09-09
黃相榮: 轉型電商再領跑
傳統高端銷售駕輕就熟,并未令黃相榮對新型電商充耳不聞,他侃侃而談說起了他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他認為傳統銷售,是人們業已養成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詳細]
-
2014-09-02
大手筆與很摳門—南京晉江商會會長莊克服速寫
8月3日,云南省魯甸縣發生6 5級地震,人員傷亡眾多,數萬同胞家園被毀。聞知消息,南京晉江商會迅速組織會員為魯甸受災同胞捐款,會長莊克服帶頭捐款5萬元,執行會[詳細]
-
2014-09-02
吳培輝:湖南省福建總商會的領銜人
吳培輝與湖南的結緣純屬偶然,但他與湖南的情緣至深卻是必然。湖南的城市氣場與吳培輝的打拼精神若合一契,因為湖南,吳培輝的事業畫卷隨之鋪開,人生枝條愈發豐盈[詳細]
-
2014-09-02
泉州市住建局——保障房讓泉州變得更溫暖
俗話說,安居才能樂業,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泉州市住建局,作為承擔和監管住房建設的職能部門,在保障房建設和分配中,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力求公平公正,讓在泉州創[詳細]
-
2014-09-02
泉州科技創新路線圖初探
科技創新,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相協調的體制機制,在以傳統制造業當家、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泉州,更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如何構建適合泉州、適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詳細]
-
2014-09-02
社評——晉江遵循規律健康發展
遵循規律可以打基礎,正積累。遵循規律同樣可以察商機、醞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說,遵循規律,也該成為企業家們適應變化、實現發展的“看家本領”。[詳細]
-
2014-09-02
商會新路——晉江首屆商會秘書培訓班觀察
當下,商會被眾多觀察者稱為中國社會的“第三種力量”。實力雄厚、交流活躍的晉江商會同樣也在思考,如何讓先富起來的晉江企業家,為晉江社會進步、城市文明貢獻更[詳細]
-
2014-07-09
城郊鄉鎮怎么轉型——永春縣五里街發展紀實
永春縣五里街,便是中國千百萬個城郊型鄉鎮之一。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與實踐,今天,他們與城市融為一體的大格局初步形成。[詳細]
-
2014-07-07
泉州起航串起東亞文化 受寵宋代泉商在高麗為官
在歷史上,高麗采取多種優惠待遇,積極招徠宋朝民間商人到高麗貿易。宋商深受高麗國的歡迎,甚至被以朝廷的名義設宴招待,有的封以官號。[詳細]
-
2014-07-07
古代泉商與高麗淵源深厚 漲海聲中邦交忙
眾所周知,作為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友好往來,是古代中國與東亞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詳細]
-
2014-07-07
追尋泉州歷代著名泉商 王元懋和尚變駙馬
近代的泉州人習慣稱呼出國之泉州人為“蕃客”,其實,“蕃客”一詞最早是用來稱呼外國來泉州經商之人,始于宋元。蒲壽庚即是宋元時期“蕃客”的代表人物。[詳細]
-
2014-07-07
古代泉商對“東亞文化之都”的貢獻
歷史上泉州名人輩出,但以商人身份載入史冊少之又少,更遑論《宋史》這一類權威典籍。北宋神宗年間就有一位泉州商人獲此殊榮——此人便是黃謹。[詳細]
-
2014-07-07
郵儲漁船貸緩解融資難題 石獅漁民受益良多
截至目前,僅郵儲銀行石獅支行已累計發放“漁船商戶貸”超3億元,授信漁船達260艘。難怪有人說“漁船商戶貸”貸出了“漁民受益、銀行獲利、政府滿意”的多贏局面。[詳細]
-
2014-07-07
泉州與菲律賓——史話海絲起點之一
許柴佬,祖籍晉江深滬呂宅①(今運伙村),英文作KOCHALAO,俗稱許佬哥。明初僑居呂宋(菲律賓古國),因經營有方,旋即一躍成為當地首富與僑領,在當地享有盛譽。[詳細]
-
2014-07-07
何奔: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大海[詳細]
-
2014-07-07
泉州與菲律賓——史話海絲起點之一
許柴佬,祖籍晉江深滬呂宅(今運伙村),英文作KOCHALAO,俗稱許佬哥。明初僑居呂宋(菲律賓古國),因經營有方,旋即一躍成為當地首富與僑領,在當地享有盛譽。[詳細]
-
2014-07-07
泉州企業家們 賺錢重要也別忽視身心健康
如今,請客吃飯或者打高爾夫已經不再是內地老板們進行交際的主要手段,請對方體檢成為最時髦的玩意。這一現象折射出中國內地企業家們對健康的普遍擔憂。[詳細]
-
2014-07-07
后起之秀郵儲銀行 小投資獲大收益
“三農”、小微企業,在傳統的銀行經營中常常是屬于很難得到貸款服務的一類市場主體。隨著銀行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商業銀行的后起之秀——郵儲銀行的經營中,記者看[詳細]
-
2014-07-07
曾國示:從民用到軍工
曾國示,一個其貌不揚的泉州人,正是他帶領著自己的企業在短短的10年間,完成了企業“從民用到軍工”的華麗轉身。[詳細]
-
2014-07-07
丁慷慨:奮發“強”鞋為民族
丁慷慨,一個有著鮮明晉江人個性的鞋業老板,一個位卑不敢忘國憂的民營企業老板,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拿下了“無縫合技術”的國家實用型專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