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臺商投資區:點滴促融合

2019-11-07 16:09:14 來源:今日泉州網 責任編輯:林春婷

0瀏覽 評論0

泉州臺商投資區:點滴促融合

泉州臺商投資區:點滴促融合

文 記者 謝玉燕

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 ( 以下簡稱“臺商區”) 提出以建設對臺“六個先行”為“打造兩岸合作先行區”的主要突破口。作為國家級的臺商投資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的臺企臺胞聚集。對其而言,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不是模糊的、抽象的,不是只停留在發言中、口頭上、文件里,而是具體的、可行的,體現在每一項工作、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細節上。為此,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充分發揮“五緣”優勢,在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動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上進行了諸多探索。

用心為兩岸融合發展探新路

隨著泉州臺商投資區成功引入泉州頤和三甲醫院、泉州高品醫學檢驗、凱立美醫療器材等項目,大健康醫療養生產業初具雛形。然而,由于教育及行醫標準的差異,職業資格——成為臺灣醫師在大陸發展的“一道坎”。

今年 5 月,為推動該區健康醫療養生產業的發展,泉州臺商投資區出臺一條新規:臺灣醫師來區執業有資助的同時,其專業技術職務可自主聘任。這就意味著,今后,臺商區醫院與臺灣醫師簽訂聘用合同后,根據其申請及醫院實際需要,參照在閩就業臺灣醫師聘任基本條件和要求,即直接認定其專業技術水平,自主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

這讓在臺商區執醫的臺灣醫師高興壞了,“以前我們想要進入大陸職稱評價體系,不但要寫大量論文,還要到福州參加筆試、面試,費時費力。如今政策放開后,大大提升了我們來閩執業的熱情。”

不僅如此,為了促進臺灣職工與大陸職工享受同等待遇,共享職工福祉,除了給錢、給優惠、給政策外,臺商區還為泉臺醫護人員的成長成才搭建了“大舞臺”。今年6 月,在臺商區舉行的首屆“泉臺醫護人員崗位職工技能競賽”就是證明。來自泉州、臺灣兩地 60 名醫護行業從業人員“以賽會友”,實現醫療技術優勢互補。同時,將臺灣職工納入勞模、工匠、金牌工人等評先評優范疇,在職業晉升、技能競賽、權益保障等方面,落實臺灣職工與大陸職工同等待遇,努力營造臺胞創新創業的“第一家園”。

平等是融合的前提,參與是融合的手段,共享是融合的目標。不僅是在臺灣醫師上作足文章,早在 2017 年 11月,臺商區在轄區內的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成立“臺灣籍服刑人員檢察驛站”和“臺灣籍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基地”,為臺灣籍服刑人員平等享有法律規定的假釋、保外就醫等權利提供保障,促進臺灣籍服刑人員順利實現在矯正基地進行社區矯正。

一年后,臺商區先行先試,成立全省首個臺資企業工會聯合會。這也意味著,近 200 名在臺商投資區的臺籍職工從此在臺商區有一個共同的家,進一步提升了臺籍職工的幸福感、歸屬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7 月,大陸工會首個臺籍職工法律服務工作站在臺商區成立。該工作站與臺北的法律服務站連線合作,在泉州、臺灣兩地全方位共同服務臺商投資區臺籍職工在泉臺兩地的法律事務,讓來泉州臺商投資區工作、學習、生活、創業的臺籍職工減少后顧之憂,增進對臺商投資區的認知和感情。

不斷推出的新政策、搭建的新平臺,增強著臺胞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才到臺商區來追夢、筑夢、圓夢。

從細節中凸顯服務品質

不難發現,近年來,臺商區在產業提升中濃濃的“臺味”只增不減。晉億物流、天崗精密機械、鉅閩精密機械和億達小家電等項目為臺商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進一步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大局,臺商區主動對接各級惠臺措施,通過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動,加大兩岸職工文化、技術等交流、協作。

7 月 16 日,“2019 泉州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大賽暨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啟動。兩岸37 所高校、130 名大學生齊聚,展開工業設計創意“大比拼”,進一步搭建起兩岸工業設計“第一家園”,為兩岸工業設計交流理念、共享經驗提供平臺,為臺商區制造企業創新產品、吸納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不僅如此,活動期間臺商區還掛牌成立泉臺工業設計人才服務中心,按照“周周有沙龍、月月有對接、年年有競賽”的服務理念,打造“泉臺設計走廊”和“泉臺設計創業項目”孵化基地,充分展示和推廣泉臺原創設計,服務泉州臺商投資區乃至泉州市制造業。

為了積極搭建承接平臺,支持創新創業大賽優質項目在臺商區落地生根、發展壯大。今年,臺商區還與工信部信息中心及中國投資協會新興產業中心將“創客中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落戶到臺商區。9 月下旬在臺商區舉行的決賽中,經過為期 2天的激烈角逐,24 個參賽團隊拿出看家“黑科技”產品,同臺比拼較量,角逐全國總決賽“入場券”。活動的舉辦有利于激發創新潛力,為臺商區乃至整個泉州發掘和培育一批“雙創”優秀項目和優秀團隊,催生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業態,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一個企業的成長發展離不開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營商環境的塑造。去年祖國大陸推出惠及臺灣同胞的 31 條措施,叫好又叫座。臺商區在此基礎上加碼細化,出實招、落實錘,去年年底,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臺商投資與開展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意見》,從鼓勵臺商投資、擴大經濟合作、支持臺胞來區實習就業創業、深化交流交往、方便臺胞安居樂業 5 個方面制定了 44 條區級惠臺措施,讓臺胞在當地生活、學習、就業、創業越來越便利。

今年 5 月,臺商區在 4 個鄉鎮成立了一批臺胞驛站聯誼點,通過“線上資訊交流、線下沙龍式互動”的方式,為在臺商區轄內就學、就業、創業、生活的臺商臺胞們搭建“親密無間”的網絡與實體聯誼平臺,搭建互助友愛、互利共贏的溫暖 “臺胞大家庭”。

6 月,臺商區在德潤產業園區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設立臺商區“減稅降費服務站”,為基地內臺資企業提供“面對面、零距離”的減稅降費及相關惠企便民服務,對接解決企業各項需求。秉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服務宗旨,“減稅降費服務站”在服務臺胞臺企上創新舉措,扎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點點滴滴抓服務,久久為功促落實。臺商區在促進兩岸融合方面凸顯成色十足的“含金量”,給當地臺胞送上看得見的實惠,也為他們帶來熱騰騰的希望。

參與評論

圖片新聞

視覺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