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力量締造新鄉風——泉州農商銀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側記

2018-11-07 09:07:06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0瀏覽 評論0

以金融力量締造新鄉風——泉州農商銀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側記

泉州農商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歡慶農民豐收。

(文/特約記者 莊建華)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錯落別致的南洋樓,絢麗多彩的油畫墻,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三字經”……這個位于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的美麗小村莊——東張村,因其美麗的田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化以及人人皆知的“村規民約”而引來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鄉村振興大戰略”的引領下,不斷提升的生活水平和鄉村“顏值”帶動著東張村不斷締造著新時代下鄉風新內涵。

農民富了,鄉村“顏值”高了

“原來的東張村經濟落后,土地閑置拋荒,農作物單一,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村里人越來越少……”村書記陳志成提起之前的東張村,有點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覺。“現在,你看看,這是黨的政策帶來的福音,是‘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是泉州農商銀行‘信用+普惠’金融服務模式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支撐。”

東張村,北鄰莆田,東依大海,全村共計537戶,村民3150多人,耕地1200多畝,目前已是遠近聞名的僑鄉村和風光旅游村,建成了生態宜居古榕樹群、休閑公園、村民廣場、生態河道景觀、沿溪休閑長廊、油畫村文化產業、東張文化宮、玉湖陳氏祖祠、室內燈光籃球場、老年人門球場、循環水車、木門樓等富有鄉村氣息的景點,形成了以景觀荷花池、休閑木棧道、塑木廊架、利農蔬菜公園等為代表的現代休閑特色鄉村度假勝地。

十幾年來,東張村充分利用大量閑置連片土地,招攬引進了利農集團、海西農業等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充分利用東張村1200多畝進行大棚蔬菜種植。“前幾年,村里比較窮,很多人都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和老人越來越多,在家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很難改變生活現狀。”利農集團、海西農業進駐東張村后,如何讓企業發展的同時引導村民也富起來,東張村一直在實踐。“早期我們村也有一小部分村民找泉州農商銀行貸款,如果村民的種植戶有資金來源,再有利農集團的大棚、技術支持,那我們村民整體收入水平就能提高了,村民也不用到處奔波謀生了。”

“從2013年開始,結合原有村民信用狀況,我行2014年將東張村建設為泉港區首批信用村之一。”泉州農商銀行泉港支行行長王錦龍說,“對村里農戶進行信息建檔,已建檔300戶,其中信用戶71戶,針對信用戶,我行簡化貸款手續,提供小額信用貸款和小額貼息貸款,同時還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

東張村成為信用村后,村民們創新創業資金有了奔頭,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務農,有的跟利農集團租借大棚進行蔬菜種植,由利農集團提供蔬菜種苗、幫忙進行蔬菜銷售等,讓蔬菜種植戶不用擔心種苗來源和蔬菜銷路;有的自己懂技術、有想法,承包幾十畝、幾百畝土地進行規模化蔬菜水果種植;有的自主創業成立油畫公司;有的創辦了家庭農場……

“2015年以來,我們升級農戶信息建檔系統,客戶經理只要帶著一部iPad,進村入戶,即可完成農戶信息、現場拍照等基礎建檔工作。建檔后即生成授信信用額度,一旦農戶有需要資金,憑一張身份證到我行網點一次即可完成貸款所有手續,之后還貸款、或者想繼續使用貸款資金,都可以在手機銀行上操作……”王錦龍說。“我們與村里聯動,村主任就是我們的聯絡員,結合當地村民工作生活節奏,我們客戶經理定期上門,開著我們的流動金融服務車,或者帶上我們的移動柜員機,現場對村民進行批量開戶、批量受理、批量授信,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把該辦的手續辦理完整。”

作為扎根本土的農村金融機構,泉州農商銀行順應鄉村振興的各類新興業態,按照“一鄉一策一品一色”的發展思路,先后推出“農e貸”“福e貸”“青創貸”“安居貸”“巧婦貸”“林易貸”“房好貸”“循環貸”“分期貸”及“普惠卡”“青創卡”“成功卡”等多種金融產品,積極支持有志人士、農民、企業和大學生等返鄉創業,積極支持縣域幸福產業、綠色金融、田園綜合體等新業態發展,積極支持優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產、專業大戶和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大力推廣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政策性保險公司、農業信貸擔保、涉農財政補貼擔保等增信模式,促進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目前,該行共對東張村80戶農戶辦理“農e貸”“循環貸”信用卡等業務,用信余額650萬元。

生活好了,鄉風民風正了

“村民收入上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個村莊環境變好了,鄉村文明也提升到了新高度。”陳志成感嘆道:“我們村越來越多的鄉賢和海外僑胞加入到東張村的建設中,共同參與南洋樓修繕保護、龍馬溪整治改造等工程。不僅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油畫村,還建成了民俗文化園區,形成了囊括休閑公園、文化宮、健身廣場、室內籃球場、蔬菜基地和蓄水渠等在內的鄉村文化旅游路線。”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油畫墻上的“新二十四孝” 和運用三字經編制而成的“村規民約”。這一條條上墻的“新二十四孝”和“村規民約”也已深深印入村民的心中……

2016年,東張村作為泉港區首個石結構房屋整村改造試點村,在當地村委會的牽頭下,泉州農商銀行界山支行在協助村委會對改造戶建檔的同時,也對符合條件的改造戶進行分類建檔立卡,做到“一戶一卡一檔一授信”,并創新推出“安居貸”,對規劃保留、具有保護價值的房屋和街區采取修繕加固,授信額度控制在10萬元以內,對重新翻建的村民實現補貼與授信相配套,授信額度最高控制在50萬元以內,助力東張村整村改造,不僅建成了一幢幢規劃整齊的新房子和紅白喜事公共房,還規劃形成了一面面風景優美的油畫墻和“村規民約”。同時,對已修繕完畢或者翻建完成的村民,給予辦理“分期貸”“裝修貸”讓村民有了新房,也能如愿住上新房。

村民老陳住進了新房,“真是沒想到我能這么快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建房裝修有農商銀行支持,搬新房還不用像以前那樣大事操辦,簡單在村里請了幾桌,少花錢還不失禮節。”按照農村習俗,家里搬新房應該大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現在,東張村規定辦紅白喜事,酒席不能超過25桌,拱門不能超過3個,村民辦酒席還可以免費試用紅白喜事公共用房。“請了村里來往緊密的親朋好友,也請了鄉村廚房,在公共用房辦了8桌,大家熱熱鬧鬧的,省錢了,大家也一起高興,真好!”

東張村、靈杰地、生于此、要牢記、跟黨走、信念牢、愛祖國、愛集體……這一句句朗朗上口、易讀易記的“村規民約”,不僅僅刻在了墻上,也深深印在了東張村每個人的腦中、心中,村里從老人到小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個斬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全國無邪教創建示范村、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首批傳統村落名錄、福建省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村、泉州“美麗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的行政村,已連續16年在重陽節舉辦“百壽宴·洗腳禮”,每年評選表彰10戶“孝親家庭”和“孝親好媳婦”、“孝親好少年”。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農民富,鄉村美,生活好,人人煥發新氣象;水更清,景更美,人更善,文明鄉風締造新風尚。在十九大政策的感召下,在政銀企聯動和黨員鄉賢的帶頭下,東張村不僅建成了美麗新農村,更締造了鄉村文明新風,在“鄉村振興大戰略”下灼灼生輝。

泉州農商銀行以服務實體經濟、履行社會責任為己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圍繞“金融+海絲”“金融+慈善”“金融+文化”等舉措,與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聯合推出以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海絲借記卡”及系列“海絲貸款”,加大對歷史古跡、文化遺產傳承、特色產業等的金融扶持力度;與泉州少林寺聯名發行“日行一善•觀音卡”,實現“每日一捐,日行一善,善心善行365”,傳承中華民族大愛文化;與泉州市圖書館、蘇廷玉故居等合作,建設“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的“三有書屋”,將“送金融知識”與“送文化下鄉”有機結合,支持“非遺”、文創和鄉村旅游發展,傳承和弘揚海絲文化和閩南傳統文化,努力當好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以金融力量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水平。

[責任編輯:陳玉玲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