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惠安而來 奔世界而去
2018-01-04 10:31:29 來源:
0瀏覽 評論0條
惠安縣委書記黃文勝
海峽兩岸雕刻藝術交流展 翁杰林/攝
(文/本刊記者 林雅萍)2017年11月,惠安雕藝產業迎來近年來最重大的一次產業盛會——2017年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雕博會”)。為期4天的活動,共吸引客商和參展商12.8萬人次,拉動旅游30萬人次,現場交易額和意向合同貿易額10.7億元,雕藝建筑項目簽約10個,合同簽約額54億元,其中“一帶一路”項目42.3億元。
時隔4年再次舉辦的雕博會成績斐然,而數據背后,更多人將目光投向惠安雕藝產業走向轉型升級、接軌國際、煥發新動能的發展新道路。
雕藝產業,這項惠及惠安人民的民生產業的發展情況,直接影響到數十萬惠安人民美好生活再跨步,今天的惠安雕藝產業正邁向轉型升級的探索之路。
千年雕藝:造福民生的福祉產業煥發新面貌
惠安縣委書記黃文勝表示,近年來,在打造“升級惠安”的路上,惠安縣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完善產業布局,鑄好鏈條、建好集群,最大限度地激發轉型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在石化、雕藝、建筑、食品、電商和現代農業六大產業全力做大做強。
歷經1600多年的傳承;在惠安土生土長的雕藝產業在惠安經濟發展步伐中從不缺席。現今,惠安雕刻產業集群規模達200多億元,擁有雕刻企業近1000家,從業人員10多萬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7人、省級工藝美術名人48人,中高級工藝美術師600多人。
在新時代浪潮中,造福數十萬惠安人民的雕藝產業鏈越發成熟。如今,惠安雕藝產業集文創旅游、建筑裝飾、設計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已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工藝水平最高、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產業鏈條。
成熟的產業鏈更面臨市場的考驗。邁入新時代,市場對產業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接軌國際市場、如何讓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有機結合、如何引入人才與培養人才、如何豐富產業推廣渠道、如何激發產業多元發展、如何推動創新發展……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倒逼惠安雕藝產業轉型升級。
今天的惠安主動求變,在發展中審視自己,在產業升級中打造更強勁的競爭力。
近年來,惠安縣委、縣政府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引導鼓勵行業多元化發展,激發產業發展新動力。
今年,惠安政府對雕藝產業進行整體規劃,并建成接軌國際的產業“平臺”,成為產業發展又一重要契機。
產業規劃中,形成了以惠安雕藝文創園、雕藝景觀長廊、兩個雕刻產業核心區三者相結合的“點、線、面”布局。以崇武、山霞兩個雕刻產業核心區為“面”,通過出臺系列扶持措施,整合提升雕藝交易市場的整體形象和文化品位,打造“百年老店”集中區;以惠黃路、惠崇路沿線32.5公里雕藝景觀長廊為“線”,通過改造更新沿線雕藝作品,打造嶄新雕藝景觀長廊以展示惠安形象;以由世界雕塑公園、世界石雕之都展示中心、雕藝博物館和大批大師工作室群組成的惠安雕藝文創園為“點”,打造多功能園區。
福祉產業有“福址”。2017年底,專業化、一體化、綜合化產業平臺——惠安雕藝文創園已初步成型并投入使用。
本土工匠大師需要與世界藝術大師有更多交流提升的契機、企業需要更廣闊更豐富的商業平臺、從業者渴望產業煥發新活力提供更大的就業發展空間。在產業發展中,惠安雕藝文創園將如何發揮作用?惠安縣原副縣長黃松友介紹:“該園區將逐漸打造成為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為雕藝產業貿易提供服務;成為惠安雕藝與世界雕藝交流學習平臺和全國大學生學習創業平臺;成為文旅平臺,發揮惠安雕藝大市場的旅游優勢。”
惠安雕藝產業立足全縣對產業進行整體規劃,為產業發展和行業從業者帶來更多機會。集人才培養、文化交流、雕藝競技、投資融資、商務合作、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等功能的惠安雕藝文創園將滿足更多產業升級發展的需求。
雕博會:產業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
規劃落實了,平臺搭好了,打造強有力的“抓手”勢在必行,再次舉辦雕博會成為惠安縣的必然選擇。
2017年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被寄予厚望。在開幕式上,惠安縣委書記黃文勝致辭表示,“千年雕藝淵遠流長,惠安雕藝蘊含著惠安人民的心血與勤勞。百億產業,強縣富民,經歷了改革創新發展,如今,惠安雕藝產業有200多億元的產值,雕博會將成為文化交流、商務合作、人才競爭的平臺。我們將以文化為橋梁,以藝術為紐帶,傳承千年雕藝,續寫美麗華章。”
不負眾望,雕博會在惠安雕藝文創園成功舉辦,“展與銷、展與會、展與賽”相結合的開幕式,不僅為展商提供展銷平臺,更在國際交流、客商吸引、人才引進、行業交流等方面舉辦了豐富的活動,成為惠安雕藝產業文化交流、商貿洽談、產業對接的重要平臺。
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江蘇、浙江、廣東、云南等10多個省份的263家企業自發參展。
絡繹不絕的客商的到來,為展商帶來更多商機。中國百強建筑裝飾企業、實力房地產企業、國內5A級景區、知名建筑規劃設計院、全國百家寺院、宗家收藏界代表及全球各地的上萬客商應邀云集盛會。
在2017年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產業推介暨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上,現場簽約了10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項目,項目累計總金額達54億元,簽約項目涉及領域廣、“走出去”項目多、項目規模大。
各類型活動更是輪番上演,“輸血”產業發展新思路。
惠安雕藝在當代建筑裝飾應用研討會、殯葬協會設備用品工作委員會暨陵園服務管理創新研討會、中華寺院古建與惠安佛藝術交流會、全球視野與傳統試點的傳承和發展國際研討會等多場業內專業研討會在展會期間舉行。
中韓文化藝術交流展、海峽兩岸雕刻藝術交流展、全國大學生雕塑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百城萬人與世界石雕之都”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惠安縣中小學生“寫雕藝、畫雕藝”獲獎作品展等多個展覽,為不同群體提供了展示平臺。
意大利卡拉拉,全世界雕刻藝術發展最旺盛的城市之一,如今已成為全世界藝術家向往的地方,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悠久深邃的人文底蘊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著眾多藝術家前往創作。
2017年11月9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從卡拉拉到惠安——當代國際石雕藝術邀請展”的活動吸引無數眼球。
這是一場讓東西方藝術家交流碰撞的盛會。意大利卡拉拉評選及邀請了20位意大利卡拉拉參展藝術家38件石雕作品,惠安評選邀請了35位惠安本地藝術家54件石雕作品。這些來自于東西方代表兩種不同文化的石雕作品同臺展示。在這里,受不同國度、歷史文化背景影響的藝術家們,用不同的思想觀念和藝術語言形式,賦予石頭新的生命。
“將國際當代藝術資源‘引進來’,與本地藝術家及惠安傳統石刻藝術進行學術交流,開拓藝術創作的視野與觀念;而通過與國際藝術家的對話和宣傳,讓惠安石雕藝術‘走出去’,為惠安雕藝產業帶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對進一步推動惠安雕藝走向國際化起到積極的作用。希望通過雙方的交流,給中國惠安、意大利卡拉拉兩地的雕藝產業帶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增強中意兩國文化、藝術交流,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場為期4天的雕藝盛宴,12.8萬客商和參展商,30萬人次游客,10.7億元貿易額,10個雕藝建筑簽約項目54億元簽約額。這些數據,為惠安縣堅持以雕博會為抓手推動產業發展的模式帶來了信心。
推進產業整體規劃,以雕博會為新舞臺,惠安縣向世界綻放“世界石雕之都”的魅力。2018年的惠安雕藝博覽會又將帶來何種驚喜?惠及數十萬惠安人民的雕藝產業發展將如何繼續轉型升級?我們滿懷期待。
關注產業發展,聆聽他們的聲音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泉福:惠安所有的雕刻企業家都希望惠安雕博會能辦得更好。今年,我們終于迎來了專業展館,未來,希望通過一屆屆雕博會的舉辦,讓惠安雕藝產品能得到更好的宣傳,讓惠安更多的產品走出去。
惠安的雕藝產業,特別是石雕工藝與規模都是世界一流。惠安上下對惠安的雕刻產業非常重視,有了展館、有了平臺,將能吸引更多國內外藝術家、收藏家聚集惠安。以雕博會為契機,我們行業就有多位從業者自發邀請海內外雕刻藝術家、收藏家、業內專家、藝術愛好者前來在惠安,共同學習推廣惠安的雕刻藝術,將惠安的雕刻藝術推向世界。
雕博會的舉辦,企業能真正得到受益,而大師也多了一個宣傳平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提出“藝術市場化,市場藝術化”的理念,提倡讓藝術走向千家萬戶,藝術也有市場需求,希望通過更大的平臺推動藝術與市場有機融合。我非常期待明年雕博會的繼續舉辦。
福建省中小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太機構董事長吳太育:我們企業旗下的“正和港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專業的外貿服務平臺,為企業做產品出口服務。線上渠道彌補了線下代理出口商效率不高、節奏不強的劣勢。目前,惠安當地已經有50多家企業入駐,年交易量達到1個億。以雕博會為契機,我們在2017年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產業推介暨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上與企業代表銘詳壁爐進行簽約,并新增對接企業10多家。
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數年前我在惠安推廣我們的線上平臺,很多惠安企業都不認可甚至排斥,如今觀念變化非常大,從縣政府到企業都非常重視線上渠道,接納程度越來越高,開始有企業會主動與我們對接,惠安正跟隨時代變化在尋求突破。
在外惠商、云南珠寶商林瓊鳳:時隔4年,我再次回到家鄉參加雕博會。雕博會舉辦前,惠安縣人民政府原副縣長黃松友親自帶隊去云南招商,依托我們在外的惠籍商人組織展商參展。因為間隔時間較長,很多商家處于觀望姿態,今后形成品牌后,肯定有越來越多展商過來參加。
家鄉舉辦的活動,我們在外的惠安人都非常關注,不得不說,因為雕博會,有越來越多在外惠安人再次把目光投向家鄉。惠安當地的老鄉積極性也非常高,我們村的村長還專門帶隊過來逛展。
展商、阿富汗商人:我是通過互聯網了解并報名參加這次展會,抱著嘗試的心態,帶來了我們家鄉特有的工藝產品進行展銷。我對惠安很好奇,也想通過這次機會看看惠安的雕刻工藝。
記者手記:
參加雕博會時,一個細節讓記者印象深刻,在一場項目對接簽約儀式中,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唐堯談到:“在全國,這次雕博會的主辦單位有5個‘國’字頭的協會或者學會,由5個‘國’字頭的協會或學會共同舉辦的活動,這在國內非常罕見。”寥寥數語,足以體現惠安縣的魅力和惠安縣政府的全力以赴。對于惠安雕藝文創園和雕博會,惠安縣委、縣政府不僅是搭臺者,也是唱戲者——動員一切力量,讓更多群體關注惠安雕藝,關注惠安雕藝產業。舉全縣之力推動雕藝產業發展,惠安雕藝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令人期待。
收入是讓人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顯而易見,雕藝產業的發展關乎數十萬惠安人民的民計民生。雕藝產業的再發展,將成為惠及數十萬惠安行業從業者、帶動收入增長的重要途徑。惠安縣全力推進民生產業大踏步發展,必將被歷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