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新規劃出爐 打造海上休閑運動中心
2021-12-06 08:13:41 來源: 海西晨報
0瀏覽 評論0條
12月3日,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建設成效以及未來規劃,將一幅人海和諧的全新圖景徐徐展開。
記者了解到,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發揮其美化城市、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游樂等方面的作用,保障園區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形成別具特色的紅樹林主題公園。
科普宣傳
打造下潭尾藍碳主題館
作為全省最大人工重構紅樹林,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建設藍碳主題館,利用館內的實景觀賞、景觀箱觀摩、VR技術觀看海洋固碳等多種研學模式傳播海洋碳匯科學知識。
館內初步規劃將布置VR固碳過程展示廳、藍碳循環動靜態數字沙盤、海洋生物景觀箱、物理泵固碳過程沉浸式光影互動展廳等,用于演繹藍碳碳匯過程。
多樣生態
打造增殖放流示范基地
紅樹林作為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潮水漫漲時,海水盡數淹沒紅樹林枝干,只露樹冠,整片紅樹林宛如海上“綠島”;潮水退卻時,棲息于紅樹林內種類繁多的魚、蝦、蟹、貝、浮游生物及鳥類紛紛“登臺唱戲”,成為動物養護棲息的好去處。
下一步,市海洋發展局將依托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得天獨厚的條件,完善增殖放流設施設備,建設集增殖放流活動、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市民觀光及科普宣傳于一體的增殖放流基地。
建設該基地將為廈門市增殖放流工作帶來諸多利好。首先是能為廈門市海洋增殖放流提供規范和便利場所,提高增殖放流生物的成活率和改善放流效果;其次是能為社會慈善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一個規范便利的放生平臺,避免無序、非法放生,通過暫養設施對放流苗種進行適應性暫養,提高放流生物成活率。
據了解,市海洋發展局持續提升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學“含金量”,常態化引導社會放流活動,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并通過宣傳及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提高市民的生態保護認識和科學放流的知識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旅游打卡
打造海上休閑運動中心
未來下潭尾紅樹林公園將以數個基地建設為抓手,打造集帆船運動人才培養、培訓、賽事、研學和運動休閑為一體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上休閑運動中心、福建省海洋旅游新地標以及廈門市帆船產業發展的重要品牌。
一是帆船運動人才培養基地,力爭每年培養帆船運動人才1000人以上,組織各類帆船運動賽事、海洋文化活動20次以上,開展各類社會培訓、研學項目20000人次以上。
二是青少年帆船示范基地,開展中國青少年帆船帆板集訓、培訓、賽事,探索帆船產業的融合發展,謀劃自主IP,舉辦有廈門辨識度的全國性、國際性品牌賽事。
三是帆船文化展示基地,將利用現有展廳展示廈門帆船文化,包括帆船“升帆”VR體驗,營造帆船文化景觀如航海家雕塑群、帆船文化長廊等。(晨報記者陳起鴻通訊員佘逸)
相關閱讀
-
-
海滄首個花漾街區項目完工 50余種新品種花卉裝點
紫色的鼠尾草、紅色的秋海棠、粉色的矮牽牛……近日,海滄區濱湖路天源段上增添了不少花卉,在寒冷...更多
2021-12-07 08: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