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區:精心培植中國地圖榕樹盆景 講述盆景故事

2021-07-06 10:28:09 來源: 閩南日報

0瀏覽 評論0

連日來,龍文園藝盆景園的主人陳區在朋友圈分享其歷經30年精心培植的一棵形狀酷似中國地圖的榕樹盆景,朋友們紛紛點贊,連嘆神奇。昨日,記者專程前往位于龍文區蔡坂村沈厝社的該盆景園探訪,聽陳區講述他和盆景的故事。

走進盆景園,映入眼簾的是培植成各式形狀的榕樹盆景,栩栩如生、美不勝收,很多盆景有生動、吉祥的名字。“這盆叫‘牛氣沖天’,那盆叫‘孔雀開屏’,還有‘龍鳳呈祥’‘玉羽獻瑞’‘九州圖騰’‘比翼雙飛’‘白頭偕老’……”陳區依次介紹。他最得意的那盆呈中國地圖形狀的榕樹盆景,擺放在盆景園正大門旁的顯眼處。“它呈天然扁狀,很像一幅中國地圖。瞧,這是渤海灣,這是東北三省,而這是寶島臺灣……”陳區說,“這棵榕樹的根系茁壯,向外生長,九條根系環繞著盆景,酷似九條龍保護著‘中國地圖’,故取名為《中國夢·九龍護崛起》。”

陳區是退伍老兵,從事培植榕樹盆景40年。說起培植盆景的事兒,他滔滔不絕。1982年,一次機緣巧合,他在朋友家聊天,看到朋友鄰居家的露臺擺放很多漂亮的盆景,甚是喜歡。朋友告訴他,這家的主人叫傅耐翁,是廈門第一任盆景協會的會長。朋友熱情地帶他去參觀傅耐翁的盆景園。傅耐翁看陳區對盆景十分熱愛,就送他一本《盆栽技藝》的書。陳區如獲至寶,迷上此書,吃透理論。之后,他師從傅耐翁,學盆栽技藝。接著,他開始撒榕樹籽培育,培植榕樹盆栽。

傅耐翁傳授陳區,盆栽應“師以自然,超以自然”,這“八字秘訣”對他日后培植盆景的生涯影響深遠。他在實踐中體會領悟,刻苦鉆研,在培植盆景時極力講求與自然融合,制作出天然完美的盆景。尤其在處理榕樹傷口方面,他探索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藝——仿自然傷口。在培植過程中,榕樹難免會出現傷口,他便模仿榕樹的天然傷口,用鑿、扣、銼、雕、磨、防腐等工序對榕樹的傷口進行處置,將傷口處理得自然,達到美化、防腐的效果。

陳區說,根據榕樹的天然形狀,他細心構思,精雕細琢進行培植,直至作品誕生,時間漫長而且艱苦,但他樂此不疲,很享受這個過程,生活充滿樂趣,很有成就感。他說,《中國夢·九龍護崛起》盆景,他精心培植了30年。1992年,龍海程溪有一位打石工在山上打石時,一棵長在石縫的榕樹擋道,他便將它挖起,扛回扔在自家房子旁的路邊。因為這棵榕樹長在兩面石壁間的狹小縫隙,形成獨特的面“身材”,陳區偶然路過看到,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細細觀察,他發現其樹皮的厚度有1厘米,斷定樹齡100多年,就毫不猶豫出價購回。經反復思考,陳區覺得這棵榕樹特殊的身板酷似中國地圖,決定將它培育成中國地圖形狀的盆景。之后,他對這棵榕樹呵護有加。榕樹怕冷,嚴寒的冬夜,他點燃谷糠整夜為它熏,還用射燈照射進行保溫。“培植這棵榕樹,最難的是生命線的靠接。”陳區說,剛開始樹狀向上生長,他利用反生命水線的技術,用另一棵有根的榕樹與之靠接,讓樹狀變成橫向生長,其間十分小心地留住枝條的生命線和水線,保證榕樹形狀完好無損。為了保護“臺灣島”,考慮到它長在最邊角的地方,營養跟不上,陳區還用尿素、葡萄糖等營養液給“臺灣島”所在位置“吊針”,加強養護這部分的根部。歷經30多年的精心培植,該榕樹靠接成功,目前全景完成九成以上,已130多“歲”的它生機勃勃,生命力越發旺盛。

40年培植盆景,陳區的作品屢屢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他的盆景園被福建省林業廳列為“福建省花卉生產示范基地”,他還榮任龍文區奇石盆景藝術協會第二屆副主席。

(記 者 莊文劍)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