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吃冷席”現象嚴重,很多人隨了份子錢就走,為何飯也不吃?

2023-04-09 17:06:14 來源: 時代讀財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請酒席的傳統。大到新人結婚、老人祝壽、孩童滿月、喪葬送往,小到升學宴、生日宴等等,會有各種名義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吃酒席。雖然很多大小酒席名目已經因為麻煩被取消,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傳統類目。


(資料圖片)

吃酒席在城市都十分興盛更別提農村了,以前農村吃席一般是由家里人或親戚一起做飯菜。如今農村人口袋逐漸鼓起來,慢慢開始流行請大廚來家里做菜。農村吃席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但現在“吃冷席”現象嚴重,很多人連飯都不吃留下份子錢就走了,這是為什么呢?

一、農村吃席文化

只要去過農村或常年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里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尤其是酒席文化格外出名。在農村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老人大壽、孩子升學都值得辦場酒席,基本上一個村里的人都會被邀請到場。畢竟大家平時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多少少都沾著點關系。

以前大家都沒錢的時候,吃席時也不能空手來,必須帶點特產或禮品。后來隨著人們收入漸漸多了起來,隨禮的金額也從10元、50元升級到100-200元,現在但凡關系好一點的酒席禮金至少也要在500元以上。這也是為什么農村如此熱衷辦酒席,因為付出的成本極低,擺上十幾二十桌就有成倍收入。

這些年農村的酒席文化漸漸“畸形”,在進場時還流行起“叫號”,將禮金當場拆開念出來并登記。農村人講究一個面子問題,遇到這種酒席只能被迫打高額禮金。許多地區為了攀比還搞出7天流水席、天價菜品等花樣,最后賺了面子卻造成了嚴重浪費。就連國家也在這幾年推出政策,要求農村停止攀比型的吃席文化。

二、“吃冷席”現象

農村酒席文化由來已久,要改變大家的觀念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今又出現了“吃冷席”現象。所謂的吃冷席就是辦了酒席,邀請的人也都到場了,禮金也都給到了,但大家都選擇直接離開并不吃酒席。很多人會覺得疑惑,明明人都到了也都給了錢,如果再不吃點酒席飯菜豈不是浪費了?

農村辦酒席除了收取禮金之外,圖熱鬧也是其一大目的。“吃冷席”現象的日益嚴重,也導致許多酒席空有酒菜沒有人氣。不僅整個現場顯得十分冷清,就連上千一桌的飯菜也都浪費了。以前大家都看到農村酒席上菜就被搶光的新聞,如今再去看卻沒什么人在桌上吃菜了,這是為什么呢?

三、為何出現這種現象?

首先還是因為農村吃席的性質改變了。原來大家辦席多半是為了慶祝喜事或者辦理喪事,來的也大多數都是村里相識多年的親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還有情感的交流。如今村子里有錢人多了起來,辦酒席的性質也逐漸改變,為了多賺一點份子錢巧立各種名目辦席。很多人已經對這種酒席煩不勝煩,所以才留下份子錢連飯都不想吃。

其次是農村里人際關系也發生了變化。以前很多人從孩童時期到結婚生子都生活在農村,村子里人與人的關系也十分緊密。如今農村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跟村里的人關系逐漸疏遠,甚至有些人已經在城市定居常年不回村里。他們因為長輩的緣故參加一些酒席,幾乎等同于陌生人的酒席自然也沒什么好吃的。

最后就是農村生活逐漸變好,酒席飯菜自然也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那些上了桌的菜立刻就被搶光的新聞比較古早,如今在一些發達的農村地區,很多人都已經發了點小財,生活和眼界自然也比以前高很多。酒席的飯菜吃來吃去都是差不多的菜色,那些常年參加農村吃席的人早已經膩了,給了禮金盡了一份心意也就隨之離場了。

總結

家里發生了喜事辦酒席宴請眾人本身是傳統,大家為了慶祝主人家喜事給一點份子錢也算是變相助益。但習俗發展到今天卻有些變樣了,比如農村出現了攀比之風、借酒席斂財之風,宴請許多不認識的人,只為了多賺一點份子錢。

如今農村“吃冷席”現象嚴重,其實就是對這種不良風氣的一種反抗。大家挨著長輩的面子去了酒席,只給一兩百的份子錢,連飯都不吃就走了。酒席上冷冷清清十分難看,以后大家再辦這類酒席時就會慎重考慮。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