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態丨傳承外婆手藝,36歲金融主管改行賣包子

2023-04-09 17:09:38 來源: 長江日報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9日訊(記者范芃)在臺北路桃源社區,有一家剛開不久的包子鋪,每天供不應求,顧客有時候甚至要排隊才能買到剛出籠的包子。這家包子鋪的老板曾是金融行業的主管,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這樣的跨行業決定?這背后有一段關于技藝傳承的故事。

一籠包子蒸好了,詹路端出來。記者范芃攝


【資料圖】

36歲的詹路曾在武漢一家保險公司擔任業務主管,盡管事業發展還不錯,但他總覺得有所缺憾。直到有一天,在外婆家吃了外婆親手包的包子,他突然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他回憶:“我一直想創業,選擇做包子這個方向,源于家里外婆一輩子的白案經歷。”詹路的外婆今年87歲,從1962年開始,曾在武漢著名的祁萬順酒樓工作了30年。經過深思熟慮,詹路決定轉行經營包子鋪。

外婆向詹路演示如何更好地和面。記者范芃攝

一開始,詹路的外婆并不愿意他學做包子:“又累,還要起早床,哪個愿意做?”然而,看到詹路的決心和毅力,外婆松了口,支持他繼承這門技藝:“像這樣的年輕人,把這個傳統接上真是不錯!”在外婆的悉心教導下,詹路逐漸掌握了獨特的老面制作技巧,并將這一技藝運用到了自己的包子鋪中。

一早,詹路的包子鋪門口擠滿了顧客。記者范芃攝

如今,詹路的包子鋪每天可以賣出一千到兩千個包子,有些顧客一次一買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個,有人甚至從青山專程趕來:“以前來了兩次都賣完了,這次特意一大早就過來守在這里,等他們第一籠包子出來。”

詹路說,他家包子受歡迎的秘訣就是老面發酵,只用水、面、堿,別的什么都不加,很多顧客都說吃出了兒時的味道。詹路表示:“外婆的白案技藝實在太厲害了,我只是在盡自己的努力傳承這門手藝。”每天晚上,詹路都會把面發好,第二天早上5點,他又早早去店里,和員工一起揉面、包餡,力求把最好的包子呈現給顧客。

詹路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認可。附近居民紛紛表示,他家的包子味道地道,一位經常來吃的老人說“吃了還想吃”。有的顧客還把包子帶到北京或上海等地。隨著包子鋪的名聲越來越大,也吸引了一些外地游客來買包子。

詹路對記者說,很感激外婆的支持和鼓勵,他將繼續努力,“雖然現在生意已經很好了,但我還是想不斷提高包子的品質,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美味的傳統手藝”。

【編輯:鄧臘秀】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