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日報丨這個工地上,有群樸實無華的“女漢子”

2023-03-08 15:03:55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供稿:人民資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沈文敏 倪修龍

今年3月8日是第113個國際婦女節。在上海市內最大的舊改地塊——靜安區浙江北路中建八局安康苑一期項目上,幾十名在各工種班組勞作的女性建設者們在工地一線迎來了自己的節日。她們不著華裳,不施粉黛,整日里與其他男性工友們一樣干著又臟又累的工作,無論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都不曾退縮。她們裸露的皮膚被陽光和汗水刻畫出道道印痕,眼角的滄桑訴說著勞動的艱辛。她們是盛放在工地一線的鮮花,是在砂石瓦礫和鋼筋水泥中撐起城市建設的“半邊天”。

今年47歲,來自陜西漢中的丁海彥是一名塔吊指揮工。她和愛人出來打工已經有二十個年頭了。她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一個家,用手中的對講機,見證了城市中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作為一位女性,她這樣說道:“風調雨順,能有一個好的收入,每天同老公一起早出晚歸攜手同行,我開心!”

今年49歲,來自江蘇南通的楊先美是一名鋼筋綁扎工。每天下工后,愛美的她也總會稍稍打扮一番。然而上工時,換上工服、戴上安全帽后的她,就成為了活躍在鋼筋水泥間的熟練匠人。她說:“我的心愿就是再累個幾年,兒子大了娶個媳婦回門,我就可以帶孫子了。”

今年46歲,來自安徽霍邱的孟令娟是一名裝修抹灰工。為了工作時更為利落,她每日都將長發挽起,成為項目不可或缺的精裝女工。雖然她在體力上比不上男性工友,但她用女性獨有的細致,在一面面墻壁上描繪美麗。她最大的心愿是“讓兩個上高中的孩子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

今年40歲,來自河南信陽的陳紀是項目瓦工班的一名小工。打記事起,她便隨著家人一起走南闖北。搬鋼筋、卸磚頭、運模板……漫長的時光逐漸將她女性的柔弱洗去,換來的是如今“鐵人”一般的體格——一包上百斤的水泥隨手就能被她抱起。她說:“心里就想著把前幾年在縣城里買的新房裝修好,早點把家里年邁的老人接過來享享福。”

今年50歲,來自長春的佟玉秋是一名地暖安裝工。常年和弟弟一起做地暖安裝工作,使得她對于“腳踏實地”一詞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雖然每天工作時,她都不得不彎下身子,但每每想到自己通過勤勞的雙手培養出的好兒子,佟玉秋總是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她說:“一輩子做出最驕傲最值得的事——送兒子去當兵,在邊疆保家衛國。”

今年44歲,來自沈陽的何聲霞是裝修班一名小工。除了為負責室內裝修的老師傅們幫忙打下手,平時有空的時候,她還會給相熟的老鄉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出門在外都不容易,祈求患病在家的孩子爸早日康復”。

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一張張質樸的面容,一雙雙粗糙的手,是她們奮斗的底色。她們踏實肯干的姿態,匯聚成了新時代建筑女工最美的風采。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