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零工到民間畫家有夢想的日子真甜
本文轉(zhuǎn)自:錢江晚報
57歲的楊大姐漂在杭州學手掌畫
(資料圖片)
尋訪西湖群山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從打零工到民間畫家
有夢想的日子真甜
楊大姐畫的西湖風景
57歲的四川大姐楊天智在杭州十五六年了。如今,過著讓老家親戚“有點驚訝”的生活:在城西駱家莊住著月租五百元的房間,一只電飯煲兩個膽,煮飯和做菜。只要天不下雨,她就扎進西湖群山畫畫。
駱家莊一位社區(qū)工作人員在馬家塢爬山時偶遇楊大姐,拍了她作畫的視頻發(fā)在社交媒體,獲得不少網(wǎng)友點贊——“有夢想幾歲開始都不晚”,“每個人都可以有精神高地”……
3月6日,本報記者在駱家莊找到了這位五十歲開始追夢的大姐。
“我50歲做保姆時,偶然開始學手掌畫,現(xiàn)在可以賣畫為生,這種自由的感覺很甜的。”楊天智此前的日子都在做農(nóng)活和打零工中度過,杭州的山水和手掌畫,讓她開啟了新的人生。
六七平米租住房,安放夢想
駱家莊,是眾多杭漂落腳杭州的第一站。
楊天智一直住在這里,一個六七平方米的小單間,只夠放下1張床和1張小邊桌。房間雖小,但拾掇得很是清爽。白墻上的唯一裝飾品是一幅畫,有耀眼的紅日和碧綠的山川,像是噴薄而出的夢想和希望。
“我白天都在西湖群山中畫畫,就晚上回來睡個覺,這個房間足夠了。”楊天智穿了一件盤扣大紅花朵褂子,人淡如菊。
5年來,每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她都一大早背上近20斤的工具包,騎電瓶車去山里畫畫。“我一般在法華寺到北高峰一帶,最近聽說馬家塢是網(wǎng)紅爬山地,人很多,我就跑到那里畫,風景真的很好。”楊天智說,畫畫的收入比打工好一點,有時候一天可以賣好幾百塊錢,也有時候一兩幅也賣不掉,“都沒關(guān)系,我就當去練畫,還能看看西湖的風景。”
農(nóng)村大姐成了民間畫家,楊大姐這一路是怎么走過來的?
2009年,楊天智還在杭州的親戚家里當保姆。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有人畫手掌畫,她被牢牢吸引。“我很喜歡,就提出向老師學,自己買了一兩千塊錢的紙張,拼命練習。”就這么扎扎實實畫了7年,楊天智伸出右手給記者看:小拇指始終是彎曲狀態(tài),皮膚凍裂得厲害,像刀子似地刻滿墨汁的印記。她說冬天最苦,去年下雪的日子,還在外面堅持畫,手完全凍僵了,“吃苦我不怕,做事就要有實干精神。”
5年前,她第一次去山里畫畫,各種害怕。“我記得在玉泉背后的山上,我第一幅被賣掉的畫是《聚寶盆》。”從那以后,楊天智感覺自己開掛了,越畫越有勁。
最美的春天里,畫畫是一種享受
今年過年,楊天智也沒回老家,還在畫畫。
“我老公在老家,女兒已經(jīng)成家了。春節(jié)是西湖景區(qū)的黃金季,我肯定不能走。”楊天智笑起來,老漂在杭州,她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立和自由的氣息。“賣掉一幅畫,哪怕賺20塊錢買面條都很甜的,自力更生的感覺太好了。”
這幾年,她跑遍了西湖景區(qū),斷橋、雷峰塔、九溪……如數(shù)家珍。因此,她的作品大都以西湖山水為背景。她會給人介紹作品的美好寓意——“這幅是斷橋,你遇見我也是緣分,畫的船寓意一帆風順。”“這幅是細水長流,步步高升迎客松。”“這幅是海闊天空。”……
楊天智說,7寸的小畫賣得最好,單價只要幾十塊錢,大一點的也不超百元,很多想留個紀念的游客或是年輕父母會買。她有幾個固定粉絲,“有個顧客買了6次我的畫,用來送人的。”
楊天智最近很忙。
杭州最美的春天來了,連西湖的山風都是香的,畫畫真是一種享受。以前出門還要帶個燜燒杯,現(xiàn)在她中午就吃點水果,晚上回家再簡單做點飯菜。偶爾,她也去西城廣場跳跳廣場舞。下雨的時候也不無聊,就在電飯煲里燉點肉和菜,一個人生活有滋有味。
“以前做保姆認識了很多杭州的小姐妹,這個三八節(jié),我們還要聚餐。杭州人很好,小姐妹和房東經(jīng)常給我好吃的,有山核桃啊糕餅啊各種各樣的。”楊天智很喜歡杭州,這幾年在西湖邊畫畫,人也愈發(fā)精神了。
“希望一直就這樣畫下去,也希望自己畫得越來越好,作品能得到更多人喜歡。”這個名字和“天真”只差一個字的大姐這樣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