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為何說安長林是個“擺設”,看懂這些細節,也許就懂了

2023-03-07 22:07:43 來源: 花煜寒

無論反派們如何厲害,無論“黑社會”們如何猖狂,《狂飆》的盡頭都是“掃黑除惡”。

有小伙伴留言:這部劇總結就是混黑社會最后都會死得好慘,不是被人弄死就是被法律判刑,好好做個正經人比較好!一般電視劇演出來,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混黑社會,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筆者寫《狂飆》這么久,很認同這位小伙伴的觀點,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觀點。

雖說看劇評論很爽,可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與三觀都是正的,至于說看了《狂飆》會讓人變壞之類的言論,筆者覺得是太閑了。

《狂飆》編劇為何會花費大手筆描寫高啟強等人的困難、抉擇與如何一步步變成“黑老大”?

這個問題,筆者在第一篇文里就已提過:

本劇是黑惡勢力崛起的編年史,細數那些黑惡毒瘤非法生長的升級路;也是掃黑除惡堅決斗爭的回憶錄,橫跨了20年的漫長時代變遷,展示黑白較量與復雜人性。

黑與白的較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的人由白變黑,有的人黑了想要變白。20年的時間,世界早已日新月異,而掃黑除惡的工作卻從未停止。

被黑惡勢力“盤踞”的京海,在2021年之前的掃黑除惡工作看起來都是表面工作,徐忠和紀澤帶領的指導組到來,才終于走上走道。

兜兜轉轉這么多年,看懂徐忠掃黑除惡的成功,才明白安長林是個“擺設”。

01徐忠為何能掃黑成功?

掃黑除惡,需要“手段”“智力”“魄力”“不怕死的心”,更需要“權力”。

還記得2000年,安長林和孟德海從監控里看到“大魚”的表情嗎?

他們兩人一致決定向上匯報,可惜還是走漏風聲,讓“大魚”跑了。

從那以后,安長林和孟德海開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去做螳臂當車的事情。面對安欣的質疑,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要有足夠的權力,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當時我信了,一直在等著安長林和孟德海把壞人都繩之以法。

誰想到20年過去,哥倆一路升遷的速度不如“保護傘”快,孟德海在漫長的歲月中慢慢被腐蝕,安長林則成了“擺設”。

直到指導組到來,安長林才敢與黑惡勢力展開正面“斗爭”。

而他們所謂的“權力”之說,在漫長的掃黑除惡中也許成了“笑話”。

我不否認安長林說“掃黑除惡”需要權力,但長達20年的時間,憑著他們的職位,想要收集材料向上反映,機會遠比譚思言和安欣等人多。

如果他們真有心掃黑除惡,完全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去與更高職位的人接觸,刷存在感,繼而找機會除掉黑惡勢力。

現實是20年來,在京海的他們處處被黑惡勢力壓了一頭,導致高啟強和趙立冬等人腐蝕了更多人:京海市得天越來越渾濁,也越來越難掃清陰霾。

03結語

我想,安長林和孟德海最大的功勞也許是“護住”了安欣吧。

有他們在趙立冬等人想要動他,需要掂量掂量。

高啟強對安欣,曾經有一念之間動過“殺念”,但在2006年之后,他對安欣的態度更偏向于“老朋友”,不會為了自己逃脫而對付安欣。

看完《狂飆》,我一直對安長林這個人設不理解。

安欣是因為職位太小,因為李響的死備受打擊,選擇隱藏鋒芒可以理解。

安慶林既然和孟德海有一定的權力,一邊打著正義的口號,一邊容忍“黑惡勢力”橫行霸道!

實在不妥!

這么看來,安長林是不是個“擺設”?

假如徐忠等人不來,他們是不是要一直等下去,直到趙立冬退休,直到高啟強入土?

今天的解讀就講到這里,更多精彩可見下回分享。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