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讀研,學碩和專碩差別不是一點點,不少學生上岸后就后悔了
當下,考研成為一大潮流,報考人數不斷刷新記錄,2023年考研筆試成績已經公布,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不管學生成績如何,都不要開心或難過太早,畢竟國家線暫未公布,一切都是未知數,不過考生可以參考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并結合自己報考的院校和專業,進行預測,如若分數相差不多,則可以考慮復試問題,畢竟機會常常留給有準之人。
(資料圖片)
而那些成績不佳者,要盡快調整心態,多關注優質企業的招聘信息,趁著春招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工作期間,如若有需要,同樣可以再次考研。
考研黨都知道,研究生有學碩和專碩之分,表面看似都屬于碩士研究生學歷,參加工作后也很少有人詢問是學碩,還是專碩,但如若細心區分,發現兩者差別真不小。
同樣都是讀研,學碩和專碩之間的差別不是一點點
受就業大環境影響,大學生考研目的越發明確,不是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也不是對專業有多感興趣,大部分學生考研的目的,就是單純的提升學歷,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
畢竟在學歷至上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提升學歷門檻,尤其是體制內崗位,高學歷者的優勢不言而喻,不過大學生在備考期間,除了考慮報考院校以及專業問題外,還需要考慮選擇專碩和學碩,這兩者看似差不多,也屬于碩士研究生學歷,實則卻大不相同。
比如學制不同,學碩一般為三年,專碩也有三年學制,但更多的是兩年或兩年半學制,主要取決于院校以及報考的專業。
學制的不同,直接決定了學習方向不一樣,學碩生時間比較充裕,在讀研期間,主要方向為科研方面,畢業后有機會從事科研類工作,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選擇讀博。而專碩主要以實踐為主,很少涉及科研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偏愛不同的研究生,大學生可以根據專業以及未來就業方向,進行合理選擇。
學費不同,學碩型研究生,每年學費在8000元左右,雖然也不算少,但與專碩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學生在讀研期間,只要能力足夠強,可以拿到各項獎學金,如果在導師的帶領下,取得不錯的科研成果,將有不菲的科研獎金,即便家庭條件不算好,三年下來也非常輕松。
專碩的學費則比較貴,根據不同的專業,每年學費幾萬,甚至幾十萬,特別是金融類、藝術類專業,費用普遍較高,即便學生能拿到獎學金,普通家庭也難以支撐。
招生情況存在差異,近幾年,不少高校均有縮招的趨勢,其中專碩生受影響較大,因為不少大學專碩生的報考專業直接取消,還有的高校為了不影響本科招生,取消了專碩的住宿申請,專碩學費本就比較高,如此一來,學生讀研期間還要在校外租房,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學碩與專碩差別大,不少學生上岸后就表示后悔了
學碩與專碩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學生還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報考,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上岸后發現自己選錯了,比如大學生小郭,當初就在學碩和專碩之間糾結很久,最后聽從了表姐的意見,選擇專碩,原因的是學制比較短,可以提前就業,幫助家里分擔壓力。
更主要的是學碩的上岸率更高一些,由于小郭備考充分,一次就順利上岸,沒想到剛讀研一就后悔了,報考學碩的人,家庭條件都非常殷實,畢竟學費太高,而小郭家境一般,感覺無法融入群體中。
后來又有一位學姐表示,專碩的含金量不如學碩,同等情況下,用人單位比較青睞學碩,尤其是在報考體制內崗位時,學碩的優勢比較明顯,此時小郭更加后悔,自己當初決定考研,就是希望別以后考公務員,因為她的專業有些就業面比較窄,不過后悔為時已晚。
寫在最后:
學碩與專碩差別較大,不過在求職時,很多用人單位并不在乎是學碩,還是專碩,將其統稱為研究生,只要符合報考門檻,都有機會被錄取。
不過學生在考研前,還需明確考研的目的,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然后再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而學碩與專碩,學歷相當,沒必要擠在一根獨木橋上。不管選擇哪個,想要上岸都不容易,學生需要認真備考,并全力以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