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訊!威海銀行連續61天0成交 30余家港股內地銀行股中有12家銀行平盤
截至3月2日收盤,30余家港股內地銀行股中有12家銀行平盤,甚至不少銀行全天成交量為“0”。
其中,威海銀行更是出現連續60個交易日零成交的情況。而類似的零成交行情,絕不止威海銀行一家,還有不少在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出現零成交行情。與此同時,港股上市的內地銀行亦面臨著股權轉讓方面的困難。
3月3日,港股威海銀行又一次以“0”成交收盤,至此,威海銀行已經連續61個交易日零成交。近期,港股市場中的部分內地銀行股交易遇“冷”,頻繁陷入“無買無賣”的尷尬境地。截至3月3日收盤,30余家港股內地銀行股中有10家銀行平盤,其中威海銀行、盛京銀行、九臺農商銀行等幾家銀行全天都難出現一筆成交。“織布機”“平行線”已經成為投資者們對部分銀行股走勢的無奈調侃。
【資料圖】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港股本身流動性不如A股,加之中小銀行盈利能力偏弱,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足,在港股上市的中小銀行股正在逐漸被邊緣化,未來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內資銀行股從香港市場回歸A股。
連續61個交易日0成交,威海銀行上市“窘境”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29日實現8000股成交量后,威海銀行就再未出現過任何一筆成交,K線整個保持“躺平”狀態,引得投資者紛紛發出“停牌了么”的疑惑。
實際上,從一開始,威海銀行的上市之路就并不順利。據了解,早在2013年4月該行就開始接受銀河
證券
的上市輔導,并于2016年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最終卻于2018年撤回A股IPO申請,轉而奔向了IPO門檻相對低的港交所。2020年10月12日,威海銀行成功在港上市。
然而,好不容易登陸港股的威海銀行,卻并沒有受到資本市場的歡迎,甚至坐上了“冷板凳”。不僅上市當日平盤報收,還很快就迎來了破發,此后直到目前,威海銀行都再未曾重回最初3.35港元的發行價,甚至陷入長期“0成交”的窘境。
具體來看,縱觀其上市以來,威海銀行的股價走勢就極其“穩定”,幾乎連續兩年的時間基本穩定在3.112、3.113港元/股的水平,僅有偶爾出現略微的浮動。
直到2022年5月份,威海銀行股價開始劇烈波動,并出現大幅下跌,11月8日觸及歷史最低位2.10港元/股,當日股價振幅21.93%。后于11月25日當天大漲19.03%,股價重回3港元以上達3.19港元/股,但隨后不久又回落到3.10港元/股左右直至目前。截至2023年3月3日收盤,威海銀行報3.08港元/股,全天成交量為0。
然而,業績的回升卻并沒有傳導到股市方面。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近年來該行業績出現增長,可能會對其股價產生良性影響,但效果有限。“畢竟,一家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動力源自企業的內在價值,而企業的內在價值則主要體現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面。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監管趨嚴、區域性銀行自身發展不足等因素影響,內資銀行核心競爭力普遍較低。”
中小銀行港股頻頻遇“冷”,提升盈利能力是關鍵
港股市場中,和威海銀行有著相似境遇的銀行股不在少數。部分銀行股雖然沒有停牌,但股價卻和停牌的走勢圖一樣“毫無波瀾”,甚至在成交量上都“靜默無聲”。
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收盤,30余家港股內地銀行股中,除了停牌的
錦州銀行
以外,有10家銀行平盤,其中除威海銀行以外,還有盛京銀行、九臺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全天成交量為0。
“港股內資銀行股成交量慘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王蓬博指出,第一是港股本身流動性不如A股,因此對好的標的的要求就會提高,只有藍籌才會更受青睞;第二是城商行自身盈利能力有限,利潤率和不良率都差強人意,所以對投資人吸引力不足。
同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表示,港股市場中部分中小銀行投資者參與熱情不高,更多是受基本面因素影響。一是國際市場中銀行等板塊的估值相對較低;二是少數在港上市的中小銀行銀行整體基本面、經營能力等方面資質偏弱。“在近年宏觀經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其盈利穩定性有一定顧慮等。同時,也可能與部分中小銀行缺乏‘故事’有關。”他補充道。
然而即便如此,仍舊有不少內資銀行前赴后繼的沖進港股市場以求上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中小銀行在港上市后雖然并不受資本青睞,但對銀行來說仍舊具有一定意義。
“內資銀行赴港上市的主要意義是為了融資。”宋清輝指出,在A股全面注冊制實施之前,IPO門檻較高,且審批排隊流程又比較長,對于亟需補充資本金的內資銀行而言,赴港上市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而據周茂華分析,內資銀行赴港上市熱情不減,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市場上市門檻相對低一些,通過在國際化市場上市,有助于提升銀行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上市后有助于銀行補充一級資本,拓展融資渠道,抵御外部風險沖擊;同時,通過上市也有助于推動銀行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能力等。
對于內資銀行如何獲得港股市場資本青睞,業內普遍認為,最重要的是提升可持續盈利能力,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提升風控能力,促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更好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給足市場信心。
“這些內資銀行股可以在港股上市之后,再回到交易活躍的A股市場。通過兩大市場的再融資,有望使銀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宋清輝表示,基于銀行股在港股市場的現實狀況,香港市場內資銀行股回歸A股也是大勢所趨,未來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內資銀行股紛紛回歸。
標簽: 內地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