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浪崗中隊隊員的救援經歷

2023-03-03 22:09:41 來源: 科普社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洪澤湖航道是華東地區內河運輸的大動脈,每年有20多萬艘船只經此南下北上,洪澤湖是典型的“懸湖”,湖底比緊鄰的城區高出1米多,4至5級風就波浪洶涌,對過往船只造成極大威脅。1987年,江蘇省交通廳在馬浪崗設點建站——即現在的淮安市洪澤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馬浪崗中隊(以下簡稱馬浪崗中隊)。

他們駐守在淮河入洪澤湖口一座面積不到500平方米的孤島馬浪崗上,現有工作人員10人,主要承擔洪澤湖轄區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監督、安全應急、水上搜救和污染防治等工作。為了讓洪澤湖成為平安航道,他們36年如一日堅守孤島,在40多公里的轄區航線上守護洪澤湖安全,被船民親切地稱為“大湖衛士”“洪澤湖守護神”。

1993年“5·25”風災救出26名船員,1996年“4·15”風災中救出68名船員,2006年“11·23”風災救出27名石油勘探工人,2014年“4·23”風災救出62名船員,“4·12”風災救出57名船員,2016年“4·6”風災救出52名船員,2021年“4·30”風災救出15名船員……36年來,對馬浪崗中隊隊員來說,湖上救人是全天候、全季節的,狂風暴雨中救人是常態,冰凍封湖時救人也偶有發生。

堅持救人到最后一刻,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生命,是全體馬浪崗中隊隊員始終遵循的信條。2011年4月10日下午,洪澤湖上刮起6級大風,風到雨到,湖面上混沌一片。傍晚5時許,一艘由泗陽開往蔣壩方向的運砂船遇險失去聯系。張銳帶領同事和船主親屬立即展開搜救,湖上風力逐漸增強到8級,茫茫大湖雨注瓢潑,伸手不見五指,一直到9點多鐘,始終沒有發現沉船的任何跡象。船主親屬絕望地說:“都過去好幾個小時了,這么大的風,天又冷,人肯定早就沒了,別找了吧。”張銳堅定地說:“不行,人命關天,那可是一家三口啊!”他們根據多年搜救經驗認為船沉后肯定有漂浮物,一個個瞪大雙眼,順著探照燈光向漆黑的水面繼續搜尋。1小時后,忽然看到水上漂浮的油花,大家為之一振,順著油花方向又發現了碗櫥,船主親屬驚呼:這就是他家的!不久就發現了沉船,此時船主夫婦正用雙臂緊緊護著兩歲的孩子,蜷縮在搖搖欲墜的天棚頂上。人剛救上來,一個巨浪就把天棚打爛了。船主熱淚盈眶,激動地說:“不是你們,我們就沒命了!”

馬浪崗作為連通淮河、京杭大運河、鹽河、蘇北灌溉總渠的重要水上樞紐。馬浪崗中隊隊員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安全為天條、服務為使命”,只要是群眾需要,只要對船民有利,他們都想方設法給予滿足。上世紀90年代,湖上通訊不暢,救助常常顯得力不從心。1991年8月的一天,湖上刮起大風,搜救艇在巡航中發現一艘沉船。看到悲慟不已的船民親屬,隊員們心情沉重,暗下決心,要提升救助技能和增加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過往船民。通過向老漁民學、向老船民學、向專家學,他們逐步掌握了看云識陰晴、看風識天氣、看水知深淺等本領,練就了孤島“千里眼”、大湖“順風耳”、航道“活地圖”、觀天“神算子”等絕技,每位隊員都有自己的絕活,往往比天氣預報還準。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