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在985高校旁聽了12年,這位腦癱青年博士快要“畢業”了

2023-03-03 20:59:13 來源: 揚子晚報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在蘭州大學的校園里,每天清晨都能看見到謝炎廷匆匆趕去自習室。謝炎廷今年31歲,甘肅蘭州人,出生因早產導致腦癱,四肢受到影響,他走路有些搖晃,寫字說話都很困難。19歲開始,他來到蘭州大學數學系旁聽,整整持續了12年,從本科階段旁聽到博士階段。近日,他迎來了博士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導師對他的學術水平予以肯定,但可惜的是,謝炎廷沒有學籍,目前還不符合授予博士學位的條件。謝炎廷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真地說:“我很感恩,在蘭州大學這12年,學習到了很多學科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做人的道理,我熱愛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資料圖)

出生時因早產致腦癱

進入大學旁聽前全靠自學

在謝炎廷11個月大的時候,他的媽媽劉女士拿到了孩子的診斷報告,上面赫然寫著“腦癱”二字,這個結果讓她幾近崩潰。劉女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孩子因為早產導致腦癱,四肢受到了嚴重影響,走路歪歪斜斜,寫字也非常困難,“所幸智力上沒有問題,但說話很費勁,一緊張嘴巴就會出現痙攣。”在謝炎廷的小時候,劉女士帶著他不斷奔走于全國各地尋求治療方案,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謝炎廷在電腦前研究文獻

在謝炎廷臨近上學的年紀,劉女士跑遍了當地所有的學校,但沒有一家愿意接收,“他從小走路不穩容易摔倒,手也寫不了字,出于各方面考慮,我們決定讓他放棄入學,在家自學。好在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在家能嚴格按照學校時間自學,因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劉女士表示,在謝炎廷學習高中課程以前,他的功課主要由父親指導,父親因病去世后,他遇到不懂的問題會和念過大學的爺爺討論。

2011年,從沒有接受過學校正規教育的謝炎廷以社會人士的身份參加了當年的高考,由于謝炎廷的雙手很難寫字,寫出來的字都是歪七扭八的很難分辨。于是母親就告訴他,考試時只管做答題卡選擇題的部分就行了。出乎意料的是,謝炎廷高考總分考了262分,而當年所有科目選擇題部分總分為280分。

“262分自然是考不上本科學校的,但我發現他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一次偶然間和鄰居聊起這個事,熱心的鄰居聽完后提了一個建議,可以讓謝炎廷去蘭州大學申請成為旁聽生。在鄰居的幫助下,他們去了蘭州大學表達了意向,蘭州大學對此表示歡迎,于是謝炎廷成為蘭州大學的旁聽生。

2011年,19歲的謝炎廷進入蘭州大學旁聽數學系的本科課程,這對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他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他念大二時,仍舊整天抱著大一的教材不斷翻閱,我很疑惑,詢問了他,他才支支吾吾地告訴我他剛進入大學時上課像聽天書。”劉女士說。

謝炎廷(前排左一)在上課

在大學生活中感受到關懷

答辯通過被授予榮譽研究生

由于謝炎廷的中小學課程都是在家自學的,所以他從小鍛煉出了很強的自學能力,在大學里遇到聽不懂的課程,他都會在課后反復琢磨,還會積極和同學交流。班上同學都特別好,他們不僅會耐心解答問題,下課后還經常一起護送走路不穩的謝炎廷回到媽媽租的陪讀宿舍。劉女士表示:“我很感激蘭州大學的老師同學們,能讓他初次進入學校后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徐守軍是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教授,他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起第一次見到謝炎廷時的情景,“2011年上解析幾何這門課時,謝炎廷坐在第一排靠近門的位置。當時我發現他好像和別人不太一樣,眼睛直直地盯著黑板,也不做筆記。”徐守軍在下課之后走到謝炎廷面前,主動去了解他的情況。

了解了謝炎廷的情況后,徐守軍決定幫助他,“可能跟我的成長環境有關,我是江蘇宿遷人,來自農村,在我的成長經歷中,我一直想著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么。盡量把學生教好,對我來說多一個學生少一個學生沒什么區別,但是對他來說,他和我們的經歷不一樣,他需要更多的關注。”

謝炎廷在參加學術會議

徐守軍告訴記者,和謝炎廷交流需要更多耐心,“我覺得是個挑戰,面對他聽或者說方面的困難,我們會想辦法幫他克服,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在本科教學階段,徐守軍會在專業課中增加一些有研究性質的開放性問題,謝炎廷一般會在課后主動找徐守軍探討,“我這一周講了一個問題,兩三周之后,他就會主動來找我。有時候他會用自己的一個小指頭‘一指禪’般地在電腦上敲字,再打印出來給我看,他有主動做科研的勁兒。”

就這樣,2015年,謝炎廷在達到本科畢業標準后,成為了徐守軍門下的一位“旁聽碩士”,并在2018年9月順利通過了碩士論文答辯。“我沒有把他當成是編外學生,我的這一屆研究生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開題、答辯、課程、討論組等他都參與。”

謝炎廷在參加碩士論文答辯

2019年9月17日,對謝炎廷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他站在臺前,聽著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出“授予炎廷榮譽研究生稱號,從今天開始他不再是旁聽生,他是我們的孩子!”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蘭州大學為謝炎廷辦了一張5年期有效的校園卡。

蘭州大學為謝炎廷辦了一張特殊的校園卡

博士期間連發兩篇國際期刊論文

“畢業”后想繼續做博后研究

進入博士的學習階段,謝炎廷依舊跟著自己的導師徐守軍教授,在老師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在老師門下,有一幫有著共同科研志向的同門師兄弟,他們都很熱情,這讓謝炎廷在與大家進行學術討論的時候樂此不疲。

謝炎廷和老師徐守軍的合影

謝炎廷即將在今年6月“博士畢業”,目前的博士畢業論文已經初步完成,初稿已經提交給導師徐守軍。現在謝炎廷仍在朝著自己的科研道路繼續努力,即使兩篇SCI(國際期刊)在手,已經達到蘭州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的謝炎廷仍舊在研究新的課題,目前在投一篇新的論文,手上還有幾篇論文在修改。

劉女士說,謝炎廷在蘭州大學旁聽了12年,現已臨近博士畢業,“在本科和碩士階段,除了校長頒發過的一個榮譽碩士證書,其實沒留下什么實質性的材料,在即將結束在蘭大的學習時光之際,我們想申請一個博士學位證,哪怕沒有畢業證都可以。”劉女士表示,目前獲取博士學位的申請已經提交,“但因為我們的情況太特殊了,之前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所以申請通過與否很難講。”

劉女士表示,謝炎廷想在博士畢業后繼續做博士后研究,從而進入高校擔任研究員,一輩子扎根學術,博士學位證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憑證,“不然他的科研之路估計要終止了。”

謝炎廷(右一)在參加學校的活動

徐守軍評價說:謝炎廷目前在我帶的博士學生群體中達到了中等偏上的科研水平,他的文章能達到蘭州大學數學學科博士的學位水平。面對這種情況,徐守軍特地給學校打了報告,希望能給謝炎廷授予博士學位。徐守軍說:“確實學校也非常重視這件事,專門派人去了解相關文件,但因為謝炎廷沒有學籍,也沒有本科和碩士學位,所以暫時來說是不符合國家授予博士學位的最基本條件的,目前還沒有這個先例。”

謝炎廷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采訪時認真地說:“很感謝學校和徐教授這么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照顧,我在蘭州大學這12年,學習到了很多學科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做人的道理,我熱愛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徐韶達

實習生|張靜萱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受訪者提供

編輯:秦小奕

標簽: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