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包高薪就業?大學畢業生網貸后,柳州一培訓機構跑路了!
剛畢業的大學生急于找工作,輕信一些培訓機構打出的“培訓幾個月推薦單位上班、學費可以上班后分期還款”等宣傳內容,通過網貸2.3萬多元,用于支持培訓費。
近日,學員戴先生等人通過全國12315平臺等渠道求助,他們在廣場路地王國際財富中心一家網絡培訓機構培訓四個月后,按協議快到推薦工作的環節,但相關老師卻紛紛離職,培訓機構也已大門緊鎖,他現在連本帶息背負3萬多元貸款,每月還款1500多元,難以生活。
網貸支付培訓費,“高薪”工作沒著落
(資料圖片)
去年5月,小戴通過網上招聘找到該公司。該公司稱,只要完成培訓就可以包就業。這讓求職心切的小戴很是心動。
剛開始,該公司業務經理要求小戴等學員體驗一下培訓課程。隨后,還把小戴拉到一個小房間宣傳服務內容,對方稱,最多培訓四個月,就可以上崗了,還展示往屆培訓學員成功找到“高薪”工作的案例。最終小戴與該經理簽署培訓協議,享受產品UI設計專業培訓、免費推薦就業等服務。
當然培訓不是無償的,需繳納2萬多元培訓費。該經理教小戴在網絡貸款平臺通過刷臉等操作,貸款23300元,分24期,預計到期還款3萬多元。對方還告知小戴,工作后可以從工資中扣除還款。
當培訓課程完成,本應到推薦工作的環節,該公司相關經理、培訓老師、班主任卻相繼離職,并表示與公司無法聯系,也未交接給其他老師對接后續服務,該公司長期處于關門狀態。小戴等學員不僅工作沒著落,每月還需還貸1500元。
培訓機構拖欠物業費被貼封條
3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地王國際財富中心,發現該公司大門緊鎖,門口張貼有物業的封條。物業方表示,該公司負責人于今年春節前離開,拖欠了物業費。
隨后,記者與小戴來到解放派出所,向警方求助。民警表示,近期也接到不少該培訓機構學員的求助信息,他們多次上門也未找到相關負責人。根據小戴提供的信息,民警聯系上負責培訓的原班主任林女士,林女士說,她目前已離職,對公司負責人的電話等信息也不知情,她也想找到公司負責人索要薪酬。
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該企業信息,發現該公司法人電話為廣州號碼,多次撥打此電話,均無人接聽。
警方表示,協議內容規避了培訓機構的責任與義務,是否涉嫌欺詐行為,還得進一步了解。
仔細看清協議再簽字 口頭承諾不輕信
近日,柳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來到現場,發現培訓機構處于關門狀態,也聯系不上公司法人,沒有辦法做調解。如果投訴人認為該公司存在詐騙的違法行為,可以報警處理。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目前,一些機構人員通過口頭承諾有返利或獲利,誘導消費者買他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讓消費者簽訂一些不平等的合同條約。消費者一旦簽訂合同,就很難通過調解途徑維權,只能通過司法途徑裁決處理。消費者要提高防騙意識,要保留好票據,明確收款人身份,對那些所謂口頭承諾不能輕易相信。
當事人小戴說,今后不會輕信包就業、高薪等宣傳內容,下一步可能考慮和其他學員一起通過司法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