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張朝陽的物理課 留下痕跡,創造價值
2022-09-22 09:48:29 來源: GPLP
0瀏覽 評論0條
2022年7月31日,張朝陽和俞敏洪進行了一場《星空下的對話》,吸引4000萬人圍觀。二人在直播中一起散步、露營、星空對談,話題涵蓋價值觀、焦慮、創業、美食、生活方式等方面。
(相關資料圖)
隨著直播業蓬勃發展,像張朝陽這樣的行業大佬下場做直播已經算不上新鮮事了。《張朝陽的物理課》開播10個月依舊熱度不減。越來越多粉絲開始在每周五、周日中午12時打開搜狐視頻,或者在搜狐視頻“關注流”中搜索“張朝陽”,觀看他的往期視頻回放。2022年3月,張朝陽的物理課首次從線上走到線下。
張朝陽早已功成名就,他為何孜孜不倦地在網上給大家上物理課?
張朝陽又是如何將一門枯燥無味的物理課,上得如此吸引人?
《張朝陽的物理課》持續大火的原因,究竟是受張朝陽個人魅力的加持,還是來源于物理學本身?
物理課不僅在“線上”,也不僅僅在“課堂”
越努力越焦慮,如何擺脫這個魔咒?
年輕人需要怎樣的價值觀?
星星火花,正在蔓延與燃燒!截至今年8月,張朝陽已經完成了80多節“物理課”,瞄準了價值觀的長期主義。
張朝陽在直播中袒露心聲,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取決于底層的價值觀。對于張朝陽來說,他需要的不只是一堂課,而是持之以恒的“堅韌”。他在直播中說,“價值觀是一種人類文化的底層邏輯,在這個價值觀之上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就好。”
自從2021年11月,張朝陽把自己的直播課命名為《張朝陽的物理課》,為的是把價值觀袒露給年輕人。正如直播間觀眾的評價,他實現了物質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滿足,展示了追求科學的積極態度。搜狐突破泛娛樂直播的大潮,確立了在知識直播領域的地位。
在張朝陽的設想中,這堂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為了帶領觀眾獵奇,而是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在課堂形式上別開生面,在內容上追求真知灼見;同時也不是冷冰冰的灌輸,而是通過設置一個個話題,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利用物理學解釋生活現象,讓觀眾沉浸在物理學的獨特感受中。
更讓人欣慰的是,一股知識直播的熱潮因《張朝陽的物理課》而傳播開來,同時帶動了“搜狐視頻直播”的影響力。這股力量相互疊加,也把張朝陽頻頻推上熱搜,印象最深的一條熱搜是「張朝陽解釋七星連珠不會引發災害」。張朝陽在物理課上耐心地解釋,七星連珠不會引發災害,因為這些行星都距離地球太遙遠了,潮汐效果非常弱,大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這么多期直播下來,張朝陽嘗試了各種方法,使得每堂課都印象深刻,其中不乏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道具與創意。比如,在第六期節目,張朝陽為了講解“溫度的故事”,他在直播中帶上了一頂帽子,希望打扮成19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熱力學之父”開爾文的樣子。在這一堂課中,這一做法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與互動,直播氣氛非常好。
張朝陽對于“物理課”具有深刻的洞察,他認為物理課不僅在“線上”,也不僅僅在課堂。如果只是為了達到這兩種效果,張朝陽認為這不是他所追求的最終目的。那么,《張朝陽的物理課》如何超越常規?
7月13日當晚,天空中如期出現2022年度最大的超級月亮。月光下的北京二環線上,張朝陽一邊奔跑,一邊興致勃勃地介紹超級月亮。
“夜跑”是很多人喜歡的健身方式,但對于張朝陽來說,此次夜跑最主要的目標是講解物理知識。從熱力學中的熵增原理與時間箭頭,到如何利用物理知識更加科學省力地長跑,張朝陽在運動直播中講解身邊的物理課,積極而熱烈地與觀眾互動。
“太神奇了!”關于當晚的直播,張朝陽不僅收獲了“超級月亮”,同樣收獲了觀眾們的熱情。所有人的情緒被帶動起來,“未來已來,物理學正在開始流行。”
7月31日的《星空下的對話》,則獲得4000萬人圍觀,儼然躋身頂流的行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張朝陽的價值觀通過直播課,越來越廣泛地被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接受。從第一次在直播平臺上上課,到舉辦線下課堂,再到夜跑北京二環,張朝陽不斷豐富物理課直播方式和內容。張朝陽如此執著于通過各種方式分享物理知識,或許就是因為他所堅持的信念——“人活著,就得搞事情!”
在直播中,張朝陽可以在體驗飛盤的過程中,介紹飛盤為何會飛這樣的原理;又可以在仰望星空時,推導韋伯望遠鏡到地球的距離,闡述拉格朗日點的含義;甚至還有如何利用黑體輻射的原理減肥的實用技能。
張朝陽的物理學知識講得很自然,這也是因為張朝陽本人對物理學的熱愛,想要讓這門學科從象牙塔走向大眾,讓更多人愛上物理。
熱度不降反增,“物理課”為啥會火?
“知識直播”被認為是繼娛樂直播、帶貨直播之外的第三大賽道。張朝陽的“課”越來越火了!這是為啥?
在開播近一年的時間里,《張朝陽的物理課》熱度不降反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堂接一堂的物理課,如何擺脫冷冰冰的味道?
綜合來說,推動因素至少有四個:
1.互聯網娛樂風氣降溫,呼喚真知灼見的“知識大V”!
隨著互聯網文化的升級與發展,用戶對于互聯網的需求早已發生變化。全民娛樂的互聯網風氣有所降溫,人們越來越希望通過互聯網使得自身得到提升。
“豐富知識”就是提升自我的一種需要,不同于學校課堂,沒有了升學、考試的壓力,在互聯網上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是輕松的、愉快的。因此,各大平臺上出現了像羅翔、張雪峰、無窮小亮非常出圈的知識大V。
2.直播的形式打破了單向灌輸,氣氛活躍互動。
直播的形式讓主播與觀眾互動,打破了以往知識類視頻只能單方面輸出的限制,主播可以在與觀眾的互動中更好地向觀眾傳遞知識。“去張朝陽的直播間吧,重新認識物理課。”這種現象蔚然成風,因為很多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張朝陽的物理課》中找到。
3.打鐵還需自身硬,張朝陽的講課風格獨特。
張朝陽自身的獨特講課風格,能夠填補物理學知識直播的空白。張朝陽早年的求學經歷,不僅讓他擁有過硬的物理知識儲備,保證了其能夠持續輸出物理學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其注重實證、科學的學術風格。這是《張朝陽的物理課》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4.張朝陽特別善于從日常生活和熱點出發,用物理知識為眾人解惑。
#張朝陽解密三星堆年代判斷原理#、#張朝陽解密超級月亮形成原理#等話題因為貼熱點、接地氣而頻上熱搜。此外,在日常生活場景與應用方面,如微波爐原理、飛盤等延伸出的物理知識,張朝陽以此為話題的物理課持續火出圈,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實上,網上并不缺乏做物理知識科普的人,連一些頂級學府的老教授都會在網上發一些科普視頻,向大家講解物理知識,但通過直播連續向大家傳遞物理知識的還非常少。而且以往的知識類視頻,大多是偏向于人文學科,或者“掃盲式”科普,對于硬核推導的物理內容涉及很少,《張朝陽的物理課》剛好彌補了這一空白。
要留住觀眾,還是要自身水平過硬,張朝陽很早就瞄準了知識直播這條路。正是嚴謹的學術風格,造就了張朝陽強調硬核推導、重視推導過程的講課風格。
從第一期的力,到最新的量子力學,張朝陽均是通過硬核推導將一個個公式講解出來的。 “重推導而非結論”不僅讓觀眾由淺入深了解所講的內容,而且還可以自己重新推導結果。
張朝陽說,“人生的意義就是選擇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再把這個事情做到極致。”
“知識直播,就是張朝陽心中那件重要的事。”也正是這樣的人生觀,讓張朝陽在眾多互聯網大佬中顯得有些特別。
“隨處都是課堂,萬物皆有物理。”
在《星空下的對話》直播中,張朝陽敞開心扉,侃侃而談。他的核心觀點包括以下方面:
1.暢談星空:沒有量子力學,世界就是一堆灰。
張朝陽在直播中說:“我第一次看到銀河,是去西藏登雪山的時候,特別壯觀。但搞物理的人沒有那么浪漫,我看到星空時想到的都是氫核聚變和萬有引力。”
他認為,在宏觀世界,量子力學好像不可理喻,實際上它是最根本的體系。量子決定了結構,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氫原子是完全相同的,非常穩定。所有結構都是固定的,所以才能形成水、甲烷以及各種蛋白質。
但經典力學與此不同的是,認為宇宙間運動的星體都是非量子力學的,宏觀世界是連續的。事實上,只有量子力學能告訴人們——世界是有結構的,有結構才有特征,否則我們都是一堆灰。
2.行為的正確性特別重要!
作為物理學博士,張朝陽是一個理性的人。
當主持人問到如何看待經久不衰的星座文化時,張朝陽給出自己的忠告:“不可過度相信,現在一些年輕人談戀愛、找工作都要看星座,有點過于放大星座的作用了。”
他還提醒年輕人,“每個人離抑郁癥和焦慮癥只差一步,我們都懸在人生的半山腰上,稍不留神就會滑下去。”
那么如何解決焦慮?張朝陽認為解決焦慮本身就是放大焦慮。所以焦慮不能解決,焦慮是忍受。當你焦慮恐懼難受時候,你要忍著難受,知道你還有人生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去做那件事情,從而遠離焦慮。
張朝陽建議:“要盡早確立你的人生價值觀,按照你的價值觀堅定、主動、積極地生活和工作。不論什么情緒來了,你都要繼續堅持做這件事情,這個很重要,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3.關于年輕人是否要創業?
短視頻大潮來臨,年輕人到底應不應該去創業?張朝陽說,“我不主張一個人一定要創業,還是要看機會、每個人的選擇或個人愛好。”
大學剛畢業就要成立一個雇傭很多人的公司,這可能有些太早了。不過現在的就業前景比較艱難,年輕人去做一些互聯網的個體從業者還是可以的。如果要去融資,成立一個公司,剛畢業的年輕人閱歷不夠,容易失敗,而且容易虧損負債。但因為有了互聯網,選擇做一個個體職業者也能夠賺錢,還是可以的。
《張朝陽的物理課》是知識直播的一個典型代表,其背后則源于張朝陽是一個妥妥的“學霸”!各類不同的內容直播,構建起了搜狐視頻的知識直播體系。
張朝陽從清華畢業后,考取了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乃至在名校做博士后研究的一直都是物理。若是沒有對于物理的熱愛,張朝陽恐怕是堅持不下去的。即便后來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成為一個時代的開創者之一,張朝陽也沒有丟失對于學術的熱愛。
正是這份熱愛,讓功成名就的張朝陽選擇繼續在傳播物理知識上折騰。
——要盡早確立你的人生價值觀,按照你的價值觀堅定、主動、積極地生活和工作。不論什么情緒來了,你都要繼續堅持做這件事情,這個很重要,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在尋求這個世界對你的認可,這是人的本性,所以人要折騰讓別人認可,不應該被稱作瞎折騰或者嘚瑟。人活著應該折騰,一定要留下痕跡,要有所意義、創造價值、給別人帶來貢獻。年長的人要折騰,年輕人更要折騰,人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正是這樣的愛搞事情,愛折騰的價值觀,支撐著張朝陽重拾物理學,將物理課作為一個事業去做。
同時,張朝陽也是個非常善于學習的人。他在直播中介紹了一種學習方法——即“碎片化學習”。
張朝陽說,對某個東西產生興奮點時,記憶效率才會最高。
比如,一個人搬到一個新的地方,他逛街的時候不必系統地、從頭到尾地把每個商店都逛一遍,而只需要在有需求或者有興趣的時候、到合適的店鋪去逛即可。
久而久之,這個街區大部分的店鋪都會被這個人所認識,這就是“碎片化學習”所達到的結果。
張朝陽強調,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興奮點去學習,不要恐懼未知的東西;圍繞你的興趣堅持下去,現在不懂沒關系,只去了解那個懂的部分,因為大腦的構成是碎片化的。
正如張朝陽對于自己的鞭策,他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被分配一種角色,要對得起這個角色,要盡我們的義務完成我們的責任,把這個事情做到極致做到最好,而且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
在大多數人已經選擇退休的時候,張朝陽卻選擇物理學直播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現在,知識類直播越來越被公眾認可。由此可見,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而意義深刻的課題。
“隨處都是課堂,萬物皆有物理。”
也正是因此,張朝陽的物理課并不局限于在課堂上,而是選擇在各種場合都給大家傳播物理知識。他沉浸于物理學的優美旋律與深奧的自然規律,正如他在直播中所言,“人一定要留下一些痕跡,創造一些價值,這就是人的本質。”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