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城區建設城市水生態公園 累計已完成133.3公頃水系綠化

2022-05-18 15:48:02 來源: 重慶日報

0瀏覽 評論0

5月16日,合川區南津街街道東津沱濱江公園內,54歲的唐玲正架起支架拍舞蹈短視頻,她的身后是靜靜流淌的嘉陵江。

唐玲是一名退休工人,通過抖音平臺發布了數百個舞蹈視頻,多以合川各個濱江公園為背景,江畔盛開的鮮花、恢宏大氣的水秀舞臺、清澈的江面……視頻展現的秀美風景吸引了眾多粉絲點贊。

濱水岸線是稀缺自然資源,合川臨水而建、因水而興,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流,六岸岸線總長454.34公里。近年來,合川把岸線清理整治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讓三江岸線既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線,又承載生活、生態、景觀功能,一幅山水相接、岸綠景美的濱江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

生態堤防工程曾獲大禹獎

合川城區涪江右岸趙家渡,沿江而建的水生態公園內,綠植蒼翠、江水碧綠,經常有市民在這里散步。

這座親水公園其實是一項生態堤防工程,曾獲得水利工程行業的最高獎項——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

在合川區水利局工作的李達明,是當年趙家渡生態堤防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過去的趙家渡就是涪江岸邊一個土坡,一到汛期就被淹沒。后來,合川啟動城區涪江上段防洪護岸工程(趙家渡段)項目,共治理河道2355米,新建生態堤防1919米,新建穿堤排洪箱涵4處,防洪標準由過去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在工程建設中如何還江于民?李達明介紹,趙家渡生態堤防工程摒棄了過去“鋼筋砼、高擋墻”護坡的模式,采用“拋石+格賓石籠網”護面的方式,達到穩定岸坡的目的。同時,巖壁區域設置棧道,構建起一條沿江生態景觀長廊,在不破壞岸線的情況下,提升了親水性。

石籠網不但起到了保護岸坡的作用,還為水生植物、魚類提供了必要的棲息場所。李達明介紹,石籠網就是用鋼絲裝載鵝卵石作為護面,鵝卵石之間存在縫隙,能給魚兒產卵提供空間。

趙家渡生態堤防工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和趙家渡水生態公園同步設計、同步施工、統一建設,這樣就避免了重復投資,縮短了工期,實現了防洪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效結合。

花灘濱江公園會“呼吸”

在釣魚城街道花灘片區嘉陵江畔,花灘濱江公園與釣魚城古戰場遺址隔江相望。江邊綠樹婆娑、鮮花盛開,令人賞心悅目。

“別小看這座公園,它還會‘呼吸’哦。”合川區新城建設發展中心花灘項目組負責人鞠勇告訴記者,花灘公園2020年建成投用,在設計和施工中,生態和海綿城市理念貫穿始終。

公園建設中,不擾動臨江地貌,利用原江石固定邊坡,保證了沿江駁岸原生態;公園內的植物選用本土植物,種植蘆葦、菖蒲等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充分考慮植物耐淹性和四季景觀;公園內少有鋼筋水泥,不留裸土,把喬、灌、草、濕地相結合,借用海綿城市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把雨水與周邊花池相連,既緩解內澇,形成良性水循環系統,又保持水土。

記者注意到,花灘濱江公園與居住小區、公路相隔甚遠,過去江邊常見的江景房、臨江商業門店、碼頭等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親水步道和濱水休閑空間。

“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我們加強對水岸線的保護,要求三江六岸臨江前排建筑高度一般不超過20米,居住小區與江岸線距離不低于150米。”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左麗介紹,合川在劃定國土空間規劃三條控制線的過程中,把三江國家濕地公園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予以管控。同時,科學劃定城市藍綠空間,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設立嘉陵江、涪江綠化緩沖帶。在舊城更新過程中做“減法”,騰退更多濱水空間作為公共空間,在城市新區的建設過程中實現岸線貫通、功能整合,把更多沿岸空間留給市民。

三江六岸景觀融為一體

每逢天晴,舊貌換新顏的東津沱濱江公園內便人來人往,居民或散步,或健身,或體驗水上項目。

東津沱濱江公園所在的區域,是合川三江交匯后的第一個彎道,是古合川八景之一“東津漁火”舊址,歷史底蘊深厚。以前這里是一片原生態的江岸區域,放眼望去,只能看見光禿禿的土堆,附近居民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修建東津沱濱江公園之初,我們對其定位便是‘城市客廳,市民中心’,把水變成景觀。”合川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結合江岸地形和空間結構,公園合理布局了游覽、觀賞、休憩、娛樂、活動等場所,包括林野書香、漁人碼頭、陽光草坡、風情商業街、野花草甸、水岸聽濤六大區。同時,在岸邊設計了美術館、旅游碼頭、露天水秀表演區、運動健身區等多樣化場地,市民在這里不但可以散步、鍛煉,還能參與水上娛樂活動,觀賞文藝表演,夜晚還能乘船欣賞三江美景。

岸線和功能區的關系,就像項鏈及鑲嵌其間的珍珠。如何讓濱江岸線這條“城市項鏈”越串越長?記者在東津沱濱江公園看到,公園為兩層建設,上層是一條橫向貫穿整個公園的飄帶形道路,根據其地形高差等特征,打造出2.2公里長的漁火長廊;下層為濱江駁岸道路,有效連通了文峰塔公園濱江岸線道路,把三江六岸景觀融為一體,遙相呼應。

近年來,合川推進三江六岸水系綠化,建設城市水生態公園、國家三江濕地公園等生態工程,建成了20多個親水休閑公園,完成了133.3公頃水系綠化,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推動生物多樣性,合川沿三江流域和華鎣山脈構筑了候鳥遷徙走廊,如今每年冬季,紅嘴鷗等候鳥頻頻光臨,在江面嬉戲,成為三江合川的獨特風景。

標簽: 水生態公園 花灘濱江公園 文藝表演 風情商業街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