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法學院走出人才培養新路 打造法學質量提升模式
2022-05-17 13:45:09 來源: 安徽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設置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課程,授課中引入真實案例,通過模擬庭辯、聽證、會見當事人,讓學生親身經歷案件從著手到解決的全過程,最大程度上還原實踐中的復雜情況,這是安徽大學法學院近年來在人才培養中走出的一條新路。
“在多次模擬實戰培訓中,我學會了如何在海量的文獻資料中抓住精髓、明晰思路;學會了如何面對合議庭的提問,在緊張而有限的時間里迅速、有邏輯地表達觀點。法學逐漸不再是抽象的,具化為鮮活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安徽大學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彭亦霖說。經過扎實訓練,她本科階段先后在國際級、國家級模擬法庭大賽中脫穎而出,已被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14年以來,安徽大學法學院將實踐教學全面融入到培養體系之中,主動謀求與法治實務部門合作,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著力探索“共建、共育、共享”的協同育人機制,將法律實務部門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入高校,實現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交互,打造卓越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為服務長三角地區發展規劃和“三地一區”建設發展需要,學院圍繞法學高峰學科設立了“人工智能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生態法學”“長三角創新發展法治保障”四個學科方向,新培育營商環境法治化、企業合規兩個學科增長點。
學院還組織教師、學生開辦勞動法律中心、法律援助志愿者協會,長期無償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近10年來提供法律咨詢超過3萬人次,代理法律案件超過1000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公益活動也促進了教師成長成熟,“我兼任勞動仲裁員20多年,所以我在勞動法課堂上列舉的很多案件都是親身參與審理的案件,這種密切聯系實際的講授,對學生領悟相關理論有很好的幫助。”法學院教授李坤剛老師深有感觸。
“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理論多是司法實踐的總結,又反過來指導司法實踐。”法學院院長郭志遠說。其實早在2007年,該院就針對法學教育存在的教育理念單一、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開始探索“3244”法學質量提升模式,著力培養法學生鐵肩擔道義、鐵嘴辯公正、鐵筆明法理、鐵腿察社情的“四鐵”專業品格。目前,學院與安徽省委政法委、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等近50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共建法律援助協會、與安徽省委政法委共建安徽法治研究院、與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共建檢務研究基地,共建起多個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