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 小記者挑戰解鎖新技能

2021-12-30 14:56:22 來源: 東南早報

0瀏覽 評論0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體驗動手勞動的快樂,12月17日下午,安溪縣第八小學的小記者們走進社區,在充滿挑戰的包湯圓中解鎖新技能。

據悉,本次活動是由安溪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民政局、科學技術局、縣婦聯和鳳城鎮黨委、政府聯合舉辦的。小記者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搓面團、包湯圓、擺造型,一派其樂融融的場面。有的小記者還擺出“冬至快樂”的祝福語。

★最是濃情冬至時

□小記者 肖堯(安溪縣第八小學五年級)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快到了,今天我們小記者也親身體驗了一次冬至包湯圓的活動。

我們這支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城東社區,只見志愿者阿姨已經準備好一切,看來萬事俱備,只欠我們這股東風了。看著一盆盆白似雪的糯米團,同學們兩眼發亮,躍躍欲試。志愿者阿姨一邊熱情地指導我們如何搓丸子,一邊跟我們介紹冬至丸的來歷。同學們各展所長,有些同學搓成了骰子的形狀,還用芝麻在上面點綴;我可是在家練過的,所以我搓的丸子特別圓,像一個個圓滾滾的雪球。大家還用湯圓和丸子擺出了“冬至快樂”的造型。 (指導老師:蘇淑清)

★軟軟湯圓 暖暖冬至

□小記者 許思甜(安溪縣第八小學五年級)

瞧,我們這一桌的小記者們在阿姨的指導下,擼起袖子開始干。我們先把糯米團切成一塊塊,拿在手心輕輕地搓揉起來。一圈又一圈,不一會我們的手里就出現了一個個又圓又白的小湯圓。我們還用湯圓們擺出了“冬至”兩個大字???,那一桌不僅有圓圓的湯圓和丸子,還有正方形的,甚至有人搓出了小老鼠、小兔子……

湯圓搓好了,它們又在鍋里洗個熱水澡,然后一個個跑到我們的碗里。我們吃著又香又彈的湯圓,甜在嘴里,暖在心里。

(指導老師:周惠玲)

★搓湯圓的收獲

□小記者 林仁杰(安溪縣第八小學五年級)

這次包湯圓,同學們都非常有想法,有的揉成兔子,有的揉成骰子。我剛開始時力度沒控好,總是揉壞。后來經過我的不斷努力,終于掌握了竅門,包出來的湯圓如珍珠一般,好看極了。我還把它擺成“冬至”兩字,看著它們心里說不出有多開心了。

最后我們還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次活動讓我了解了一個節氣——冬至 ,包湯圓更讓我學會一個道理,做事要有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指導老師:易燕娥)

★南方的冬至

□小記者 蔡意嵐(安溪縣第八小學五年級)

今年的冬至新歷是在12月21日。這天是一年里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我們都知道北方的冬至是吃餃子,在南方的我們吃什么呢?那就是湯圓啦!

志愿者們帶領著我們洗完手,耐心地教我們包湯圓,一個個“胖娃娃”就從我們手中誕生啦!一邊包著湯圓,志愿者一邊熱心地講解湯圓是寓意著團團圓圓。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看著熱騰騰的湯圓出鍋,緩緩地端上餐桌,我們終于吃到自己包的湯圓,那滋味真甜……

(指導老師:郭慧瑜)(早報記者 黃碧云 通訊員 郭慧瑜 文\圖)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探尋泉州蟳埔民俗文化——閩中沿海一大民俗奇觀

探尋泉州蟳埔民俗文化——閩中沿海一大民俗奇觀

蟳埔村,是一個以傳統捕撈業和灘涂養殖業為主的古漁村。蟳埔女,與惠安女、湄洲女并稱為福建三大漁...更多

2018-06-01 10: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