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扎實推進背包住村工作 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2021-12-13 16:25:46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英林,閩南方言講叫“烏籃”(“搖籃”之意)。在閩南,一個人不管走多遠,心里想念的依然是自己的“烏籃地”。立足于英林這一鮮明的人文特色,晉江市公安局英林派出所精心打造“英林心、烏籃情”警營文化,全力打造新時期公安機關走群眾路線的表率和典范。
追求案結事了人和
“施阿婆,這個季度人家還給你的1000元,我今天幫你帶過來了,最近天氣冷,你要注意保重身體。”近日,英林派出所住村民警肖仲福來到轄區群眾施阿婆家中,這已經是他今年以來第四次上門“送錢”。
施阿婆今年70歲,平日里省吃儉用,3年前她把畢生積蓄10多萬元借給遠房女親戚林某后,對方卻拖著不還。去年大年三十晚上,施阿婆來到林某家討債,對方卻閉門不出,她一氣之下砸壞林某家的門鎖,林某這才露面報警。當晚負責處警的肖仲福組織雙方在英林派出所調解,但她們情緒激動都不肯讓步,局面僵持不下。肖仲福心生一計,找來她們一個明事理的共同親戚幫忙做雙方的思想工作。經過肖仲福兩頭釋理說法連夜調解,次日3時許,當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林某不追究施阿婆砸壞門鎖的行為,由一個親戚出資幫她每季度代還1000元給施阿婆補貼生活,施阿婆與林某的借貸糾紛由雙方自行通過訴訟解決。
后來,這個親戚為求省事,每季度都直接把1000元送到英林派出所,肖仲福在住村走訪時就上門轉交給施阿婆,并幫忙解決一些生活困難。每回看到他上門,阿婆都十分歡喜,逢人就夸“這個警察熱心又會關心人”。
“我們民警在處理老百姓的糾紛矛盾時,結案了事不是目的,除了要依法辦案,更要考慮情理結合、換位思考,多花心思、多找角度,做通當事人的思想堵點和人情難點,這樣才能做到案結事了人和。”這是肖仲福在開展社區民警背包住村工作中總結的心得體會。
打造“走出去”的窗口
英林派出所所長蔡士達介紹說,“英林心”內涵包括飲水思源的初心、志在必得的雄心、雷打不動的匠心、知民冷暖的走心;“烏籃情”內涵指的是傳承信仰使命的紅色搖籃、守護群眾平安的鋼鐵搖籃、引領干事創業的奮斗搖籃、滋養民警生長的精神搖籃。該所組織民警深入社區鄉村、企業單位、困難家庭,圍繞企業、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廣泛排查各類矛盾糾紛,引入集合各種社會資源,共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防止隱患冒頭、小事變大,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面對老百姓對新時期公安工作的新需求、高期待,英林派出所自加壓力、刀刃向內,在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企便民措施基礎上,精準發力創新優化戶籍管理、出入境業務、居住證辦理、群眾接訪、接處警等服務方式,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暖在心頭、滿意而歸,窗口服務滿意率保持在100%。同時,該所全力打造“走出去的窗口”,主動上門為特殊人群提供辦證等服務,將便民暖心服務送到群眾家,受到群眾歡迎點贊。
在兌現親民愛民為民的承諾實踐下,今年,英林派出所獲評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泉州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群眾的呼聲就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信號。”蔡士達表示,接下來該所將以爭創“楓橋式”派出所為抓手,扎實推進背包住村工作,以“英林心、烏籃情”創造更多平安紅利,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本報記者 黃祖祥 張曉明 通訊員 洪小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