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全面打響“治違戰役” 讓居民生活品質更加優越

2021-11-11 16:44:04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

堅決遏制住宅小區違建勢頭,全面打響“治違戰役”!

住宅小區違法建設治理,是“兩違”綜合治理中的難點之一,關乎群眾居住安全和生活品質,也影響城區環境質量和文明形象。結合新一輪文明創建工作,海滄城管在工作實踐中,創新專項治違機制,開出一張張“治違處方”。

建立長效協作機制,與各物業公司和物管人員加強信息交流,守住第一道崗;強化全過程執法,多措并舉鐵腕治違,確保違建順利拆除;全方位宣傳,不僅主動上門普法,更注重以案釋法,營造控違良好氛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滄城管及時拆除住宅小區各類違建108起,拆除面積3551.69平方米。

讓城市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正是這些圍繞民心所向開出的“治違處方”,海滄區城管局不斷加強對住宅小區違法建設治理的力度和密度,切實守護安居宜業的城區空間,助力海滄打造高品質的民生福祉樣板區,讓居民生活品質更加優越,為海滄在更高起點上建設高素質高顏值國際一流海灣城區打下堅實基礎。

[亮點1]

長效化協作

加強協作及時介入

有效遏制住宅小區新增違建

今年4月22日,海滄城管接到海滄區綠苑小區物業管理服務處電話:有住戶正在實施違法建設!執法人員很快到場,被舉報的居室中,工人正在搭建鋁合金框架,被及時制止了。次日,執法人員再次前往現場,組織拆除。

發現違建苗頭,及時制止、取證,這是海滄城管建立治違長效協作機制中的重要一環。

“日常工作中,我們的執法人員下沉轄區所有物業小區,同各物業公司和物管人員加強信息交流,明確管理職責,要求物業公司履職盡責,一旦發現違章搭建,第一時間制止。”海滄城管市容中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物業會協助執法人員采集違建證據,并第一時間聯系執法人員介入處理。中隊接到小區物業的投訴舉報后,也會在第一時間出動執法力量。

同時,在對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的部署中,海滄區城管局要求各中隊加大專項執法巡查力度。結合12345市長熱線平臺、12319城管熱線舉報以及現場巡查等,每月組織一次關于轄區違建風險綜合研判。根據研判情況,加大違建風險較高小區的巡查頻次,切實做到將小區內違建遏制在萌芽狀態。

[亮點2]

全過程執法

分類處理鐵腕治違

確保違建順利拆除

違建房屋門窗緊閉,執法人員入戶難。當事人有意躲避執法,不接電話,溝通受阻……種種原因,給以往的住宅小區違建整治帶來不小的難題。立足治違經驗,海滄城管部門仔細梳理相關案例類型,針對不同癥結開出應對“良方”。

“在核實違法事實后,執法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系當事人,即時溝通,告知相應的法規。”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當事人不配合,他們也會采取鐵腕手段。

比如,對于已經建成并且當事人已入住的違建,在調取相關檔案后,執法人員會先提請相關部門,對違建進行立案,凍結其產權,促使當事人正視自己的違法行為,配合整改。不久前,海滄區藍月灣小區一業主在自家陽臺違建陽光玻璃房,且拒不配合整改。海滄城管執法人員第一時間提請相關部門,依法凍結其房屋產權,違建當事人也被依法罰款4.2萬元。最終,他不得不配合拆除違建。

而對于那些正在施工中的違建,若當事人不愿配合執法,則會采取停水停電措施,直至違建拆除才予以恢復水電。今年7月,海滄區東坑安居房5號樓,有住戶偷偷在采光井倒板,也是不愿配合調查。執法人員收集相關證據后,依程序對其采取停水停電措施。沒有水電,也就無法施工,當事人自行拆除違建部分,并電話聯系中隊現場核實,恢復水電。

[亮點3]

全方位宣傳

提前宣導以案釋法

營造良好整治氛圍

“既然違法,那我不能耍賴,你們把法律規定說得很清楚了,不配合,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自己!”10月中旬,一大早清理物品之后,違建當事人老吳主動打電話,聯系執法人員前來拆除自家頂樓的違建鋼架。

原來,10月18日,海滄區城管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海上明珠家園小區有人在頂樓違章搭蓋,執法人員到場核實確屬違建,現場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并多次致電聯系業主,詳細解釋有關違建行為的不利影響和法律后果。很快,當事人在整改期限內主動聯系執法人員前來拆除。

群眾主動監督舉報,當事人積極配合整改,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而這,離不開全方位的宣傳引導。除了不定時地入戶宣傳,發放“兩違”治理相關政策規定手冊,海滄城管還將拆除違建的案例制作成看板牌、宣傳單等材料,用于小區普法,向小區業主傳遞執法部門拆除違建的決心和力度。與此同時,中隊還督促物業做好信息造冊登記,對房屋裝修裝飾的小區居民,主動上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將裝飾裝修禁止行為及注意事項傳達給業主、使用人及裝修公司。

近期執法人員更是利用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契機,廣泛宣傳造勢,增強居民的文明理念和守法意識,讓越來越多居民認識到違建的危害和后果,不僅自覺杜絕違建行為,還會互相監督、規勸,真正營造“不敢違不能違不想違”的氛圍。(文/圖 本報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蔡躍文 林林旗)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