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雞首壺造型別致新穎 外形曲線流暢生動
2021-10-12 11:17:11 來源: 閩南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我收藏了很多小擺件,還有一把我最喜愛的雞首壺。雞首壺高18厘米,口徑7.5厘米,壺頸部纖細,腹部渾圓,平底。肩的一側為凸起的雞首形壺嘴,另一側為曲形把手。此壺造型別致新穎,雞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頸眺望,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既莊重古樸,又使整個外形曲線流暢生動。能收藏到這樣一件心愛的寶貝——唐代雞首壺,很是悅心和有幸,有閑時我常常拿出來細細賞玩。
這把雞首壺得來很是偶然,說來真是一件有趣的事。那次隨團去外地游玩,間隙我去了一趟當地的一個古玩市場,想淘得一件心愛之物。可整個古玩市場我幾乎逛遍了,也沒看見中意的古玩。正在這時,天作大雨,這雨下得讓人一點兒也沒有思想準備。偌大的古玩市場,有一些是露天的古玩地攤,擺在地上的小擺件被攤主手忙腳亂地往回收。我大步往回跑,一個攤主突然叫住了我,讓我幫他撐起一把大傘。我轉身走過去,一眼就看見地攤上立著一把雞首壺。真是巧合,就這樣我淘得了這件心愛之物。回到家里,我請來行家做鑒定,行家說,此雞首壺真品無疑,為唐代雞首壺。我甚為高興,喜愛之極。
雞首壺因壺嘴做雞首狀而得名,最早出現于西晉時期,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西晉雞首壺,以小件為主,壺身、壺頸比較矮,雞首多無頸,雞尾甚小。肩部貼塑雞首,與之相對應的一面貼有雞尾,肩部其他兩面有弧形雙系,但雞首狀的部分不通壺腹,不能用于傾注。東晉雞首壺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冠加高堅挺,雙目圓睜,雞口圓張。雞尾則消失,演變成弧形柄,上端與盤口粘接,下端裝在肩部,且柄上端略高于盤口,更宜實用。肩部有橋形系,有的壺身還以蓮瓣紋、龍紋作裝飾,造型更加挺拔秀麗。隋代雞首壺雞首趨于寫實,作昂首曲頸打鳴狀,壺柄貼塑龍形飾。此外,還派生出羊首、鷹首或虎首壺。隋代以后,雞首壺幾乎匿跡。清代康熙時期,宜興陶藝大師陳鳴遠制有紫砂天雞壺,直口、長頸、豐肩,肩一側設雞首形,其風格與上述雞首壺相似,為仿古制品。
雞首壺隨著時代發展而演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器的一個重要類別,雞首壺在當時非常流行。雞首壺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時期,人們喜歡雞首壺,還因為“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是那個戰亂年代人們的企盼和夢想,反映了人們對于生活安定、經濟繁榮的渴望。
雞首壺是我國古陶瓷中最具有特色的器型之一,各個時期的雞首造型或昂或平或正或側,從審美上來說,對視覺有強大的沖擊力,歷來為眾多收藏愛好者所青睞。(董 寧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