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小企業加快進行數字化轉型 管理更趨規范化
2021-09-24 14:51:03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產業數字化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面對市場競爭加劇,在政策引領拉動之下,我市中小微企業尤其是許多小微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紛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增效、創新業務模式,讓企業之根在市場角逐中扎得更深、更穩。
生產過程可視化 質量管控有的放矢
昨日,泉州陽光創藝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仁浩一登錄辦公電腦,基礎數據、生產管理、包裝管理、報表查看、用戶管理等幾個類目便映入眼簾。陳仁浩點擊報表查看,訂單進度報表、訂單工序進度表、在線生產單報表、工資報表等林林總總近10類報表依次呈現。記者看到,車間內的各項生產、管理等數據均已“上云”,實現可視化、無紙化、環環相扣式實時顯現。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該企業董事長鄭金鼎告訴記者,上述系統是他們去年上線應用的MES(生產管理系統)云平臺。MES系統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該平臺的運用,最直觀的改變是生產管理可視化,管理更加規范化了,同時還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MES云平臺操作簡單,可根據企業現場需求個性化定制。”鄭金鼎說,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可以隨時隨地跟蹤車間的生產狀況。由于陶瓷工藝品生產過程繁瑣,如果生產過程不可視,產品質量的把控也更為困難。“通過對生產進度跟蹤和數據分析,能夠快速掌握每個生產環節是否存在異常,實現產品生產過程可追溯。工作效率提高了80%,成品率也大大提高了。”
在2018年引進ERP(企業資源計劃)之后,去年福建省德化明英華陶瓷有限公司也引進了MES系統。“盡管此前的ERP系統也帶有生產功能,但不夠全,無法覆蓋到每個員工。”該企業綜合管理部經理盧巧玲透露,MES系統是ERP系統的延伸,對生產環節的跟蹤更細化。“工人產品完成量,產品包材到哪里了,訂單完成情況如何等等相關生產信息隔著屏幕就能一目了然。”
盧巧玲告訴記者,在應用信息化系統之前,都是靠人工記錄。一張紙、一支筆,要記錄的內容又多又雜,很容易產生混亂。“信息化應用的好處在于實現了無紙化,每個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避免了記錄的雜亂,提升了準確度,也為數據及時分析提供了便利。”
管理更趨規范化 加班時間少了
每個月結算工資的那幾天,也是明英華公司各位車間主任需要“瘋狂”加班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要對著一大摞的紙質生產數據材料,用計算器一點一點核算。陶瓷工藝品型號多,每個產品的工價也不同,工資核算費時又費力。”盧巧玲坦言,結算工資那三四天每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態。“引進信息化系統之后,這種通宵達旦的加班按下了休止符。由于生產過程數據實時錄入,到了月底只需在手機、電腦上點一點,工資單也就生成了。”
對于工資結算,此前鄭金鼎也頗為煩惱。“手寫記錄容易出現工資漏結、錯結、重復結等問題。”鄭金鼎告訴記者,運用MES云平臺之后,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合同、貨號、數量在系統里都可以查詢,無需人工計算,系統可以自動結算。“起初,系統剛剛引進車間時,廠長、車間主任對此很排斥,認為要實時錄入數據會增加工作量。在運用一段時間后大家發現,系統操作簡單,每到月底工資報表自動生成,再也不需要加班了。”
事實上,信息化應用在為企業提質增效的同時,也讓管理“如虎添翼”。今年,福建省德化明英華陶瓷有限公司又引進了WMS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應用倉庫管理系統前后的變化肉眼可見。”盧巧玲透露,過去產品進倉庫之后,點好數量,依靠手工記錄。但是臨到發貨時,卻常常出現貨品找不到,或者貨品缺個幾箱。翻遍倉庫找不著之后,只能急急忙忙補貨。等貨品好不容易補齊,包裝材料又經常找不到。“真是狀況百出。”
“今年,公司產值同比增加了2倍,訂單量激增,產品量大。”盧巧玲說,但因為應用了倉儲管理系統,往日的忙亂已經不見了。“我們很清楚地區分出出口、內銷產品區域。工人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個貨品在哪個庫區、哪個貨架、哪層格口上。”
據了解,接下來泉州陽光創藝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引進倉儲管理系統。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制造業新體系正在逐步建構,企業數字化成長是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德化縣工信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基于數據做出的決策、優化、不斷迭代的整體管理能力的提升,從而形成數據資產的過程。“我們在政策上持續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
政策引領力度大 企業信息化底氣足
事實上,為加快推動我市數字經濟發展,補齊產業鏈缺失環節,增加科技創新供給,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陸續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推進智能裝備和“數控一代”產品應用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泉州市數字經濟發展七條措施的通知》《進一步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深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加快推動我市工業數字經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泉州市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出臺,再次明確支持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應用,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數字化轉型是自上而下的,是企業主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和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鄭金鼎告訴記者,在我市工信部門的引導和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融合的重要性。“去年我們花費十多萬元投入MES云平臺,也因此享受到了5萬多元‘泉企上云’政策優惠。該政策明確,對年度服務費超過5萬元的企業,按照服務費的30%給予上云企業補助,補助上限為10萬元。”
盧巧玲認為,引入信息技術應用物有所值。這些年來,引進軟件系統、增加功能模塊、支付信息服務費等,企業在信息化投入上累計花費幾十萬元。“在工信部門的指導下,我們也已申報了‘泉企上云’補助項目。”
“產業數字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的信息化應用場景。”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通過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進程。據悉,我市組建了以三大運營商以及用友、金蝶為主的云服務商技術團隊,在各縣(市、區)開展制造業企業信息化診斷對接活動,引導中小企業將數據及業務模塊向云端遷移,通過按需付費、以租代買、服務租賃等模式,配套政府上云優惠政策補助,著力解決企業信息化成本遞增、信息化能力不足等痛點。(□本報記者黃文珍 通訊員林思棋 文/圖)
相關閱讀
-
-
泉州市四家企業入選首批福建省集成服務商名單
記者獲悉,日前,首批省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集成服務商名單發布,省工信廳擇優遴選了3...更多
2021-09-07 1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