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坑村走出一條生態農業發展道路 吸引游客前來探訪

2021-09-16 12:37:47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

靜靜流淌的九龍江南溪、安謐的小山村、古香古色的廟宇、新修建的鄉村文化公園、建設中的文旅項目……這一切,都悄然隱于廣袤的竹海中,仿佛世外桃源,吸引著一撥又一撥游客前來探訪。

這里是坐落于九龍江南溪上游的漳浦縣南浦鄉后坑村,四面青山環抱,平坦的村道蜿蜒入戶,整潔的農家小院綠樹環繞。該村曾獲國家級美麗鄉村、省級旅游鄉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各種榮譽稱號。

過去的后坑村,曾因生豬養殖而臭味四溢,垃圾隨意丟棄。村主任許偉煌說,近幾年,依托鄉村規劃編制,該村向上爭取各類資金,累計投入836萬元實施舊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建設海洋祠堂老人活動廣場、鄉村大舞臺和農家書屋等公共休閑場所;還修建移風易俗服務大廳,大力宣揚鄉風文明;組建廣場舞表演隊、籃球隊,不定期開展演出和體育活動,實現村容村貌大變樣。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環境靚起來,村民也要富起來。

在后坑村,綠是最鮮明的底色。萬畝竹林,郁郁蔥蔥,隨風涌動,猶如碧浪。成片的田地里,火龍果等果蔬苗木一派生機勃勃。近年來,村里依托綠竹林資源,全面推行“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種有3500畝竹筍,并充分利用沼渣、筍殼等返田提升土壤肥力,打造出特色生態品牌“南浦綠竹筍”,年產值近3000萬元,并逐漸延伸出竹制品產業。同時,村里引進發展火龍果、牛奶棗、虎皮蘭等名優水果和綠化苗木產業,走出一條生態農業發展道路。

近幾年,依托“九曲龍溪”的自然景觀與竹海生態資源,后坑村引入文旅開發公司,累計投入300多萬元,打造出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的云峰寨自然生態園。同時,在寨頂廟后山的荒地上修建起富有本地特色的天正文化公園,打造一批如點將臺、午榻松風、仿古城墻、許氏祖訓墻、天正廣場等獨具風格的文化看點,并規劃了20家小型商鋪,逐漸摸索出一條文旅發展之路。

后坑村文化底蘊豐厚,這里是許氏家族聚居地。相傳,許氏祖先為開漳圣王陳元光的副將、宣威將軍許天正,曾輔佐陳元光建立漳州和漳浦縣,后代不斷繁衍生息,子孫遍及漳州各地,后坑是其中一支。

“孝敬父母,回報梓鄉;尊老愛幼,治家有方;讀書明理,譜寫華章;勤儉本色,奮發圖強;扶危濟困……”當地許氏長輩吟誦起《許氏祖訓》,深情款款,滔滔不絕。

“家訓承載著許氏祖先的諄諄教誨和對后代子孫的殷切期望,正是優良家風的賡續傳承,后坑村才能從中汲取無窮動力,不斷團結向前,發展致富。”許偉煌說,去年以來,后坑村依托寨頂廟,充分挖掘本地歷史文化名人故事,宣揚宣威將軍天正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讓名人的精神力量走出歷史,助力鄉村振興。

田園變竹園,竹園變樂園,樂園連家園。2020年,后坑村接待游客約20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80萬元。

今年,后坑村進一步優化提升環境,實施村莊道路兩側立面整治、裸房整治以及平改坡等項目建設,并已啟動云峰寨景區項目、后溪游樂園項目、夢林休閑區、錦田奇夢水樂園、竹海農家樂、古厝農家小院、南溪休閑度假區七大項目招商,配套完善停車場及旅游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

特色生態旅游鄉村畫卷正徐徐繪就。(本報全媒體記者 蘇依婕 通訊員 洪錦城 王吉成 文/圖)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