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源橋隱藏有趣故事 明代始建至今保存完好
2021-08-09 15:03:58 來源: 閩北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汪源橋位于浦城縣蓮塘鎮西部的羅墩村汪源自然村東側,據說是明代始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后失火廊屋焚毀,1993年當地村民重新進行修建。我們到那里的時候,四周十分寂靜,沒有過往的行人,只聽到山中的鳥兒在互相唱和。遠遠看到汪源橋,在一棵古樟樹的庇護下,安安靜靜地站立在那里,好像在等待什么。
汪源橋全長17米,有橋屋5間,寬4米,磚柱木屋架。懸山屋面,皮條脊。當心間迎水面設龕供奉觀音菩薩,無藻井,有對聯,曰:腳踏蓮花千百葉,手提楊柳度眾生。主梁皮書一頭上寫著:一九九三年冬歷十月廿八日升梁;另一頭寫著:農歷癸亥月丁卯日癸卯時上;中畫太極圖案。其它屋梁上寫著:慷慨好義福星拱照、合村七十余戶重建等字樣。橋東端登橋石階10級,西端石階10級。
汪源橋為石拱厝橋,橋跨為單孔實腹式石拱,位于當心間下。拱圈為等截面圓弧拱,單皮塊石縱砌。
在橋上,我們遇到一位老農,在交談中,我們還了解到一些有關汪源橋的故事。老農講述:當年有一個名叫羅永的人,是個“要飯的骨頭、皇帝的嘴”的叫化子,誰得罪了他,被他所罵的,沒有不中的。當地人還有一句諺語:羅永的嘴——罵人兌現。浦城初建蓮花橋、下沙橋、悅樂橋時,正趕上羅永要飯經過。到蓮花橋處,眾人不給飯吃,羅永不高興,記在心里。羅永走到下沙橋,建橋的人飯不夠,羅永就刨飯甑底只吃個半飽。后經過悅樂橋時,工匠們讓他吃了個飽,羅永很高興,幫工匠們一起疊石砌墩。之后,羅永回浦城過汪源時,聽到汪源橋完工的鞭炮響,大魚大肉招待他,羅永樂壞了,高聲唱道:“打蓮花、留悅樂,下沙三年兩頭打一角;汪源、汪源、拱橋萬萬年。”自此以后,唯有汪源橋造好以后風雨不動,至今完好無損。說也奇怪,后來如有乞丐到這村要飯,無論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村民都敬之如賓,乞丐也喜樂而歸,滿嘴好話說不完。
這個故事,十分有趣,既讓人捧腹大笑,又令人陷入沉思。我想,汪源橋至今能夠保存完好,定是與當地淳樸的民風、文明的鄉風分不開的。汪源橋每逢吉日,橋上廟里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百米之外遙相呼應,熱鬧非常。(黃睦平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