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泉州味道”講述豐富老泉州故事
老城池、老街巷、老習俗、老手藝、老建筑、老戲曲、老口味……泉州古城的文化韻味在方方面面里流淌。在泉州古城里,有一套歷時5年打磨的《泉州古城文化叢書~老系列》,用七種“泉州味道”向世人講述豐富的老泉州故事。
歷時5年打磨 講述老泉州故事
在泉州古城生活了42年的上官春安是“七老叢書”的主編。對于熱愛泉州就像珍愛生命的他來說,這套叢書中凝聚了他的心血。
要湊齊這“七個寶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古城十分豐厚的文化底蘊讓上官春安有了搞出一套叢書的想法。經過一番“研究”,他選擇了先做比較接地氣的題材——《老口味》,將泉州美食匯聚于書中,出版后引起了轟動,這鼓舞了他繼續將叢書做下去。之后,他組建了寫作班子,組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當顧問,將泉州文化圖文并茂地展現在叢書中。
《老城池》《老街巷》《老習俗》《老手藝》《老建筑》《老戲曲》《老口味》,編寫過程中,大大小小的論證會開了十幾場,圖片的拍攝、制作、排版都做到精益求精,寫作班子查閱大量資料,征求多位專家的意見,并實地踏勘,力求準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叢書的出版,得益于領導和各方專家學者的支持。從開始的文化梳理、形成提綱、形成文字,最后經過專家組的審核到印刷,不少年事已高的專家學者運用畢生的研究積累無私奉獻,只為了將更準確和精彩的內容呈現出來。”上官春安說。
七種“味道” 打開泉州文化記憶
“七老叢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古城文化從七個方面進行了系統介紹,展示了古城文化的厚重和多樣性。上官春安表示,通過這套書,讀者能夠全面、初步了解泉州的文化。如今,在西街游客中心等地都會看到書架上擺放著“七老叢書”,游客們在翻閱的同時,也能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泉州的文化。
《老口味》,講述了泉州有名的“老美食”和民間名小吃,書中的美食光是看圖就讓人垂涎欲滴;《老城池》講述了城市的演變過程,城中老橋、老塔、老井、老牌坊、老書院都做了詳細的介紹;《老街巷》分片區系統介紹古城的街巷;《老習俗》囊括了泉州古城節慶、生養、婚慶、喪葬、生意、宗教、避諱的獨特習俗;《老手藝》里展示了錫雕、木偶頭制作、刻紙等獨一無二的“泉州個性”手工藝術品;《老建筑》介紹的是泉州建筑特色;《老戲曲》介紹了泉州獨特的戲曲文化……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上官春安得知結果時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希望,泉州故事能讓全世界都知道。“申遺成功對泉州來說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把泉州的故事更好地講給全世界聽,更好地彰顯泉州獨特的價值。”上官春安說。(記者 李心雨 李菁 吳嘉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