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021-07-02 14:32:32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作為國家戰略,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動力之一。尋求更具有可持續性、包容性和韌性的經濟增長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實現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已成共識。
從廢氣中回收能量循環利用、提升廢舊原料循環利用率、降低尾氣溫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市一些機械裝備企業以節能、環保、綠色、智能為創新研發重點,持續以工匠精神推動產品迭代升級,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應雙輪驅動,成為行業內“隱形冠軍”。 □本報記者黃文珍 通訊員洪家鴻 文/圖
低碳環保+循環經濟 產品在創新中迭代升級
走進福建鐵拓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洛江區智能裝備產業園的嶄新廠房,智能光纖激光切割機、機器人型材切割生產線、機器人焊接設備等接續映入眼簾,自動化、數字化已成為車間的主要特征。今年一季度,該企業訂單量同比增長15%,多年來持續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作為公路鋪就與翻新的重要原材料,瀝青可謂功不可沒。不過,廢舊瀝青如果處理不當將對環境造成污染。而在廢舊瀝青中還含有大量砂石,在砂石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也造成資源的浪費。隨著社會對低碳環保和循環經濟的愈發重視,國內瀝青再生技術備受關注。作為一家專注于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企業,鐵拓機械在堅守瀝青再生技術設備這一細分領域中走到了市場的風口。截至目前,鐵拓擁有有效專利數量達486件。
“企業穩步增長的動力源于順應發展趨勢,始終貼近客戶需求,產品持續迭代升級,提升客戶的市場競爭力。”在該企業總經理高岱樂看來,對于路面機械,客戶的痛點在于,設備產能要盡量大,修路是民生工程,要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出行影響;路面廢舊材料再利用添加比例,在同等質量下,添加比例越高,污染與浪費就越小;節能環保與智能化,通過信息化、數字化將人、財、物、場地、能耗等各要素形成一套體系,實現產品質量管控、提高管理水平。
多方向、多維度將低碳環保、節能減排向“極致”靠近。在眾多的產品研發中,逆流式瀝青廠拌熱再生一體設備的研發也基于此。高岱樂回憶,在以順流式加熱為主流的市場里,逆流式加熱研發觸點源于一位年逾七旬的客戶。“順流式加熱尾氣溫度高、能耗大,廢舊瀝青大比例添加受限。一次在與客戶思維碰撞中,客戶提出了如何在現有設備基礎上繼續優化,讓尾氣溫度降下來,讓產量再提升上去。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實現效益最大化。”他告訴記者,之前為了提升產品節能環保,已經在燃料“吃干榨盡”上下功夫,并已走到了“深處”。而為了實現此次目標,就必須在設備加熱原理、工藝上做調整。
通過前期走訪市場、調研學習、翻閱大量文獻等,2017年鐵拓自主研制的逆流式瀝青廠拌熱再生一體設備項目落地。“技術的成熟,靠的是在不斷地試錯中改進提升。”高岱樂坦言,起初設備產生的粉塵量過多,影響熱系統,熱風爐膛材質成本高,設備停機后散熱能量浪費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技術團隊持續走出去,下工地現場為客戶改裝設備。到2019年這些技術難題終于逐一攻克,并實現了最初的目標。順流式加熱尾氣溫度達170℃至180℃,逆流式加熱尾氣溫度為80℃至110℃之間,下降了50%,這意味著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下降了,能量節約了,瀝青的味道也淡很多。”高岱樂說。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深耕工程機械細分領域
深耕細分領域,以小領域撬動大市場,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從一家大型進口工程機械維修企業,轉型成為國內最早自主研發制造中小型輪胎式液壓挖掘機企業,福建新源重工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的道路。
“大中型工程機械已有許多入局者,為了走差異化路線,我們將目光鎖定在了小型輪式挖掘機這一細分領域。”該企業生產主管顏文山告訴記者,小型工程機械的優勢在于具有更加廣泛的適應面,能夠填補大型工程機械無法完成的工作空白,主要適用于交通、市政、園林、綠化、農田、水利建設等,同時大型基建工程的收尾、細部工作的整理也需要運用到小型的機械設備。“過去這些工作常常需要靠肩挑人扛,小型機械因為能替代人工而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在新源重工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臺有著挖掘機機身的設備,但是在長長的伸縮臂頂端鏟斗已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黑色鐵夾。“這是專門用于種植園內抓取與搬運長條狀物體的農機具。”顏文山說,為了拓寬產品的適應面,提高產品的靈活度,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小型工程機械正朝著“一機多用”“一機多能”方向發展,以“通用工程機械+多功能屬具”不斷豐富產品線,實現產品迭代升級。“在伸縮臂上配置夾木器、石條夾、破碎錘等各種屬具,就可以完成不同場景的作業。”
據介紹,近年來,新源重工企業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今年1-5月,產值同比增長超70%。“為了迎接紛至沓來的訂單,提升企業產能,這些年我們在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的技改上,下了大力氣。”顏文山透露,截至目前,企業已投入上千萬元用于購買設備和實施技術性改造。
車間內,顏文山指著一臺正在忙碌運作的激光切割機告訴記者,這是從日本引進的新設備,該款設備在原材料利用率能提升1倍,且可24小時無人化不間歇運作。“此外,通過數控龍門加工中心、機器人焊接系統、機器人噴涂系統等設備的應用,基本實現了主機結構件下料切割、拼裝焊接、數控加工、表面噴涂自動化。”
事實上,為適應產業升級,近年來我市機械裝備企業加快自動化、數字化的應用。泉州恒毅機械有限公司擁有各種專業生產設備130多臺(套),其中數控設備69臺(套),包括電腦立車、加工中心、數控銑床、數控車床、數控銑槽機等。為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福建省三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引進自動化數控生產設備,采用集成化、自動化、信息化結合方式,引進“機器人”替代關鍵崗位、關鍵技術,實現無人/少人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