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公路局駐村干部王金涌:輕傷不下火線 堅守戰“疫”一線
今日泉州網3月11日訊 (謝玉燕 徐斌)“廠里復工防疫物資準備得怎樣?”“人員到位怎么樣嗎?能恢復多少產能?”“廠里還有什么困難,我們一起想想,多個人多份力量。”王金涌邊通話邊記錄著。
王金涌是市委組織抽調的泉州市交通運輸局(公路局)駐石獅市蚶江鎮錦亭村干部,疫情爆發后,他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加入疫情防控駐村工作隊,于是錦亭村里便多了一道忙碌的身影。
王金涌(右一)在菜市場檢查防疫落實情況 駐村干部供圖
指導復工復產,輕傷不下火線
錦亭村緊臨洪窟村、水頭村,3個村合計人口有21000人,都在錦亭村菜市場購買菜及生活用品,菜市場面積1900平方米,有兩家大超市,一家1000多平方米、一家800平方米,其它店鋪140多間,還有6家企業,村域面積大。王金涌與村兩委和其他駐村干部一道,至少每天要兩至三次前往菜市場、超市檢查出入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出入口體溫測量和場地衛生消毒情況,檢查網格內“五小”場所,進行防疫宣傳。一天下來,得走將近15公里路,右膝蓋軟骨曾經損傷過,駐村一個多月來路走得多、趕得快,再次引起復發,從剛開始癥狀不明顯到病情加重,一次前往一家商店檢查出來,右膝疼得連站都站不住,但王金涌始終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直到領導勸他,最近兩天才在家里休養,但他的心始終牽掛著村里的情況,于是才有了文章開頭電話聯系的那段場景。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的轉移,王金涌迅速調整工作重心,化身“指導員+勤務兵”,在協助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與其他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全力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上門走訪了解企業情況,協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計劃和準備工作,深入廠區張貼標語和通告,宣傳普及科學防疫知識,向廠里員工發放復工防疫指南,督促企業做好重點疫區返崗員工觀察管控。工作中“嚴”字當頭,把好“三關”,一是“嚴”把復工審批關,嚴格按照“制定復工方案—提交村委會—組織對企業實地查驗—審核—上報鎮企業辦—審批備案”的流程,對每個企業逐一過濾篩查,每日查驗情況,對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予復工;二是“嚴”把環境消殺關,監督復工復產企業每日組織開展廠區全面衛生清理消毒,特別是對人員密集場所、重點設施設備等區域增加消毒頻次,確保不留死角;三是“嚴”把人員防疫關,督促企業建立《員工情況登記表》,做到“一人一表一檔”,掌握每名職工近14天出行情況,排查有無與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或重點人群的密切接觸史,對外來接觸重點疫區人員進行觀察管控后方可上崗,對本地及周邊職工一律做好上下班登記、體溫檢測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幫助獲批復工復產企業2家,均按要求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措施,運轉良好。
王金涌(左三)在飲食店檢查防疫落實情況 駐村干部供圖
弘揚雷鋒精神,自費購物慰問
今年3月5日是毛澤東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57周年。王金涌以雷鋒為榜樣,將雷鋒精神帶到駐村工作中,將自己平常熱心待人、樂于助人的那份愛心化作工作動力,以自己力所能及之力,幫助村民、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盡心盡力化解復工企業因員工返崗、人員聚集等對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壓力。
一天,當得知石獅華頤五金工藝有限公司里沒有測溫槍時,王金涌憑著自己的人脈,從朋友家中借來測溫槍送到企業主手中,解了企業燃眉之急。還有一次,晚上10點多,王金涌在村口協助檢測進村人員體溫,當同事們勸一位負責檢測的70多歲老大伯早點回去休息時,那位大伯一臉不悅,鄭重地對年輕人說:自己是名老黨員,你們能堅持,我也能堅持。王金涌聽了深受感動,冬日寒夜,為了讓負責卡口值班的人員吃口食物暖暖身,他自己掏出800多元錢買了一些元宵丸、快速面、八寶粥、礦泉水慰問值班人員。
石獅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前沿,外來人口多,而且來自五湖四海,王金涌每天都要接觸眾多形形色色的人,情況復雜。在一次檢查一家奶茶店時,發現三個年輕人在聚集,王金涌立刻進門勸阻,結果店里的人唯恐躲他不及,一問詳情才得知,因為駐村干部每天面對的人太多,他們怕被感染的風險。王金涌耐心地對他們做好解釋和宣傳工作。“說實在話,自己不怕是假的,每天面對那么多人,哪個人有沒被感染的風險都是未知數,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更要把工作做實做細,才能讓更多的人不被感染。只要沒有接到撤回的通知,在崗位一天就堅守一天,不管膝蓋怎么樣都絕不退縮。”王金涌堅定地說。
王金涌(左三)自費購買物品慰問卡口值班人員 駐村干部供圖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