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國最早的專業(yè)足球場在鼓浪嶼
2019-11-22 10:27:51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鼓浪嶼番仔球埔是中國最早的專業(yè)足球場之一。
圖為鼓浪嶼正道院,損毀后原貌重建,原址上是現(xiàn)在的馬約翰紀念館、鼓浪嶼藝術展廳。
昨日,廈門日報《瞧!150年前廈門長這樣》報道見報后,引發(fā)市民關注,100多年前的廈門地標性建筑、歷史風貌,通過一張張蛋白老照片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這些老照片留下哪些歷史信息?記者聯(lián)系了本土文史專家盧志明,文史愛好者、研究者李世偉,請他們介紹幾張老照片背后的歷史故事。
【鼓浪嶼番仔球埔】
147歲“高齡”仍在使用
微皺發(fā)黃的蛋白老照片上,呈現(xiàn)出一幅棕褐暖色調的畫面,寬闊的空地中央,人們?nèi)宄扇壕奂老】杀娲┲品耐鈬恕?/p>
“Recreation Ground(公共娛樂場),”看著照片下方的英文備注,李世偉告訴記者,1872年,美國領事李仙得租下通往鼓浪嶼田尾、港仔后、日光巖三岔口的一片土地,圍起矮墻,辟成球場,專供外國人使用,照片中正是這個球場。
“那時廈門人把外國人叫番仔(閩南話),整個場地也因此被稱為番仔球埔(閩南話)。”李世偉介紹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各國水兵到訪,這里又增設了足球、棒球、橄欖球等團體競技項目,還有不少外國人時常在這里舉行家庭迎新運動會。
1898年,廈門二中的前身英華書院成立后,足球也走進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李世偉查閱到,作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早開展足球運動的學校之一,英華書院足球隊還曾在番仔球埔與外國水兵舉行過足球比賽,這也進一步證實,番仔球埔是中國最早的專業(yè)足球場之一,廈門鼓浪嶼也是中國現(xiàn)代足球的發(fā)源地之一。
“后來,曾經(jīng)建立的主席臺還被當作僑辦中學的校舍。”李世偉介紹,新中國成立后,番仔球埔改名為“人民體育場”,從運動場所逐漸轉型成集會場所;1956年,體育場修建完工,從此真正成為群眾性運動場所;2011年,這個體育場又被改名為“馬約翰體育場”……直到如今,這個體育場仍在使用,經(jīng)常舉行各項體育活動與賽事。
【廈門港】
國內(nèi)外知名軍艦在此停泊訓練
國內(nèi)外知名軍艦曾在廈門港停泊、訓練。
老照片里,19世紀70年代的廈門海岸邊,虎頭山光禿禿的,沿岸都是些低矮的平房,畫面中的海面上停泊著一艘大船,吃水頗深。在照片下方,一行清晰的小字標注著“Dock-Amoy”——廈門港,右上角還有一行模糊不清的英文小字,依稀可以分辨“from(來自)”“pacific(有時指太平洋)”等單詞。
盧志明認為,從照片中的虎頭山及水面礁石角度來看,拍攝者可能位于鼓浪嶼或某條船舶上,向廈門本島拍去。據(jù)他介紹,當時的廈門港集漁港、軍港、商港、旅游港、造船港于一體,可以說是“五港合一”。明末清初,鄭成功在日光巖水操臺操練水師時,正前方應該就是虎頭山下的位置,與照片中的角度如出一轍。李世偉也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天然軍港,國內(nèi)外一些知名軍艦也曾在廈門港停泊、訓練。
在一本《福建海防史》中,李世偉翻閱到,北洋艦隊曾在廈門港訓練過兩個多月。書中說,根據(jù)《海軍大事記》(未刊本),北洋艦隊曾向英、德兩國訂購了“致遠”“靖遠”“經(jīng)遠”“來遠”4艘巡洋艦,1887年11月在鄧世昌等人的駕駛下自歐抵閩,在廈門操練了兩個多月后北航歸建,當時,還有不少福建官兵參加迎送,配合操練。
根據(jù)記載,1908年10月30日,來自美國的大白艦隊也曾到訪廈門港,這是美國海軍進行環(huán)球“海軍外交”的最后一站,清政府十分重視,不但修整街道、搭建彩棚、興修碼頭迎接,還特地從天津港用輪船運來發(fā)電機,在迎賓會場點亮了5000盞電燈,“據(jù)說這是廈門歷史上第一次點亮電燈。”李世偉說。
【廈門老船塢】
通過控制塢內(nèi)水位修理船舶
圖為19世紀廈門老船塢場景。
船塢,是指修造船用的塢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進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這幾張蛋白老照片中,就有3張展現(xiàn)了十九世紀廈門老船塢的場景。照片中可以看到,老船塢三面接陸,一面臨水,塢口的擋水塢門阻攔住外面的海水,一艘大船被牢牢固定在塢室里。
看著照片背景中露出的島嶼一角,盧志明從島上建筑外觀判斷,這片水中陸地應該是鼓浪嶼,由此可以推斷,照片中的船塢疑似來自當年廈禾路附近的廈門船塢有限公司,位于現(xiàn)在的第一碼頭附近原廈門造船廠舊址內(nèi),不過,應該已經(jīng)在城市建設中被改變了模樣。
李世偉介紹,據(jù)資料稱,這種船塢叫干船塢,當船舶需要修理時,先向塢內(nèi)充水,然后將船舶慢速牽入塢內(nèi),之后關上擋水塢門,抽干塢室中的水,使船舶坐落于龍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塢時,也要先向塢內(nèi)灌水,當塢門內(nèi)外水位齊平時,再打開塢門,牽船出塢。
1908年全英文版的《二十世紀香港、上海及其他中國商埠志》中提到,“一個海港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效能和船塢提供的容量,在這方面,廈門是得天獨厚的。”李世偉告訴記者,廈門文博研究員何丙仲曾經(jīng)就此做過深入研究,了解到廈門曾有一個頗為知名的新廈門船塢有限公司,它的前身就是和記洋行屬下的“廈門船塢有限公司”,早在1858年就已存在。
【廈門賽馬場】
賽馬運動曾在廈門盛極一時
賽馬大會上,一群外國人在合影。
在4張賽馬場主題的蛋白老照片里,一張照片中呈現(xiàn)的是俯拍視角下的賽道,賽道兩旁聚集著上百名觀眾,賽道中央依稀可見有幾人騎著馬匹奔跑,或許是因為動作太快,身影在照片中變成一道虛影。另一張照片里,數(shù)十名外國人作正裝打扮,戴禮帽穿長裙在合影。前一張照片下方標注著“Race Course-Amoy(廈門賽馬場)”,后一張照片下方標注著“Race Meeting(賽馬大會)”,由此可見,這是一場賽馬的盛會。
“一百多年前,賽馬運動在廈門曾盛極一時。”李世偉告訴記者,1840年,廈門成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大量外國人涌入廈門,西方風靡一時的賽馬運動也逐漸在廈門興起。據(jù)說當時每次賽馬比賽時還設有賭馬,被稱為“馬票”,吸引了不少商人、官員參加。李世偉介紹,1983年版的《中國賽馬》中有記載,外國人在鼓浪嶼修建了賽馬場,1842年秋舉行首次賽馬。后來,賽馬場從鼓浪嶼改到廈門島的海后灘,然后又遷移到如今廈門大學的演武體育場舊址。不過,也有人認為,現(xiàn)在廈門大學的上弦足球場才是廈門賽馬場的舊址。
除了賽馬場的具體位置之外,廈門賽馬為何而止也同樣是一個謎團。盧志明告訴記者,在《廈門市志》上只記載了“光緒34年(1908年),停止跑馬。”據(jù)說,文史專家洪卜仁先生曾根據(jù)考證,認為隨著廈門茶港地位的下降,茶葉貿(mào)易大量流失,導致舉辦賽馬比賽的洋人們?nèi)卞X,最終被迫中止了賽馬比賽。也有史料記載在1910年7月24日至25日,在廈門還舉辦了一場賽馬比賽,在這之后,就沒有洋人在廈門舉辦賽馬比賽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