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和平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古城墻重現天日
2019-10-27 16:32:46 來源: 福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發掘中的長樂明代古城墻遺址。
記者昨日從長樂區和平街改造建設指揮部獲悉,和平街改造過程中發現的古城墻確認為明代古城墻。另外現場還發現了元代路基,表明和平街在元代已形成。
經考證為明代古城墻
據介紹,今年4月30日,施工人員在長樂東門兜區域拆遷過程中,發現一段墻體裸露在地表上,周圍散落一些墻磚。墻磚制作精美,石頭砌成的基座保存完整。和平街改造建設指揮部隨即邀請長樂文史專家現場考證,認為這可能是長樂的古城墻遺址。
10月初,和平街道路管網施工過程中,在建設路和鄭和東路交叉口處,施工人員又發現一段保留較好的古城墻墻基,指揮部隨即請福州市考古隊進駐現場進行保護性發掘。經過考證,證實了這段墻基和東門兜的城墻都屬于明代。
據現場測量,古城墻大致沿著今天的長樂區建設路分布。南段保存較好,出土部分殘長40米。北段局部發現有4米長的石基跡象,部分城墻已毀壞。
古城墻疊壓在明代地層下,和連江、閩安城墻結構較為類似?;卓倢捈s4.2米,墻體中間為夯土,內側由碎石堆砌,采用菱形砌法,寬約1米。外側由條石橫砌,殘留4層,殘高1.2米。
據長樂縣志記載,明弘治三年(1490年),吳航(長樂的別稱)始筑城池,“廣袤僅里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巡撫王抒、巡按趙孔昭擴建長樂城。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知縣夏允彝再擴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十一年、乾隆二十一年重修。民國十七年(1928年),將南、西兩段城墻拆除修路??谷諔馉幈l,為抵御日艦入侵,當地拆城墻石填堵閩江口航道,城墻大部被毀。
長樂明代古城墻石基。
和平街在元代已形成
另外,記者了解到,和平街改造過程中,還發現了元代路基,道路走向與和平街的街道基本一致。經解剖,路基疊壓在生土之上,土質致密,由黃褐色山體土夯實而成,兩側用碎石護邊。由此看來,和平街及延伸部分東門街的形成時間確定在元代。
此外,在該區域還發現了清代水塘,水塘駁岸以碎石壘砌,出土部分平面呈曲尺形,岸邊另砌有一個半米見寬的小平臺,疑為當年行舟或取水之用。該水塘清初與芝山溪相通,清末被填塞,在西側砌起石基,形成今天的芝山溪駁岸。根據縣志記載:“明末水系環注城隅,水直抵東門之下。東城之外池,環而為之。長樂舊城水系四通八達,東關外商貿繁榮。”
古城墻遺址將重見天日
初步確定發現長樂古城墻遺址后,10月中旬,指揮部數次召集會議,和考古隊、清華同衡設計院的專業人員,就如何保護古城墻、調整道路建設規劃、修改建設路路口景觀設計等進行討論。調整后的設計方案還將報長樂區委區政府研究審議。
記者了解到,目前古城墻現場仍在保護性施工中,相信有專家團隊的智慧和審慎的決策,這段維系著長樂歷史和文化的古城墻遺址會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