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古船譜暗藏文化密碼 漳州月港造船師傅展示家傳古船譜
2019-10-18 08:06:15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鄭水土向記者展示的家傳船譜。
“籖”(qiān)是抽籖的“籖”,是閩臺民俗中問卜的活動。但在漳州古代造船譜中,“籖申”指的是船的龍骨。昨日,來自漳州月港古地造船世家的鄭水土師傅向本報記者展示了兩本家傳古船譜,并向本報記者進行解讀。
怪字 多來自閩南話音譯還有自創象形字
63歲的鄭水土向本報記者解讀了一些造船的專業術語和古船譜中的怪字。如:“籖申”指船的龍骨;“頂朝平秦官X尺”,這句話是閩南話,“頂朝平”是上一條墨斗線,“秦”是指垂直線,“官”是指高度,“X”是蘇州碼子數字4,“頂朝平秦官X尺”意思是“上面對平高4尺”。最有意思的船艙“壁”字,在船譜中是打圈形狀的象形字。
鄭水土說,一直到改革開放前,造船師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識字數量有限,因此記載船譜和草圖的說明都有土字。尤其是閩南話的叫法,因為即使是請認識字的人記載船譜,也是由閩南話音譯成字;但如果連識字的人都不會寫,就只能由師傅自己創造象形字了。
怪稱呼 艙位叫法不同來源尚無從考證
古船艙位的叫法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在月港鄭家古船譜中,從船頭叫到船尾的艙位稱呼分別是:內鏡營、娘娘營、阿班營、中斗營、斗口營、尾營。至于為何要叫娘娘營,而不稱呼其他?是不是供娘娘睡的?內鏡營是不是娘娘梳妝打扮照鏡的地方?這些已沒有人知曉。
廈門福船建造技藝非物質傳承人楊育錐說,在不同的地方,古船艙的叫法也不一樣。其中,阿班營是主桅桿所在,一般是水手休息或睡覺的地方。因為主桅桿的風帆隨時可能需要根據風力大小進行升降,水手可快速就近操作。(廈門日報特派記者林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