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是夜間消費主力 福州夜經濟如何服務“主力軍”
2019-08-31 15:52:22 來源: 福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福州夜間消費力強,外賣小哥深夜仍在送餐。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都市人群的作息時間整體推后。在福州,人們的味蕾被街頭的“深夜食堂”挑動著,消費場景“越夜越美麗”。
夜晚的福州都有哪些人在消費呢?從餓了么、京東等平臺的大數據可以看出,福州“夜經濟”的主力人群是“80后”“90后”和“00后”,如何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營造合適的消費氛圍,是福州打造“夜經濟”不可忽視的問題。夜宵消費力福州排名靠前
餓了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夜宵經濟最火爆的10座城市中,福州排在第八位;2018年,福州外賣市場的訂單量和2015年相比增長了7倍,尤其是夜宵等非正餐時段的訂單占比穩定增長,和2015年相比已經翻番;今年年初至今,福州夜晚(21:00~5: 00)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近30%,整體消費量位居全省第一。
餓了么的數據還顯示,除了下單購買夜宵,越來越多的福州人開始在夜間下單超市類、水果和應急藥品等非餐商品,今年年初至今,這些品類夜晚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50%、1.4倍和3.2倍。值得一提的是,福州消費者還是全國的“啤酒之王”,今年上半年福州用戶在該平臺的啤酒訂單量同比增長76%,近期人均外賣啤酒量達1783毫升,排名全國第一。
來自京東的數據也顯示,福州夜間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5%??傮w來看,福州市民在即時消費上的消費力高于福建其他城市,夜間訂單也是全省最多的,夜經濟最為活躍。
不僅是線上,福州線下的夜經濟同樣熱鬧。口碑發布的數據顯示,年初以來福州夜間游泳館、SPA美容、桌球館、羽毛球館等項目支出占比,均超過全國夜間消費市場的平均水平。其中,夜晚游泳館的消費訂單同比增幅超過300%,穩居全國第一。
“在福州做夜宵生意確實很賺錢。我2014年剛到福州的時候,外賣量沒上來,我們這邊也沒有什么騎手,都是我們夫妻倆自己送餐。現在訂單量多了,很多騎手深夜還在跑,我們還雇了兩名員工來幫忙備餐。”在連潘經營小龍蝦外賣的南平人謝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年他的夜宵銷售量每年都大幅增長,2016年夏天,他借錢租了一塊300平方米的場地,專門做小龍蝦外賣,高峰期一天能賣出600多份小龍蝦?,F在,他不僅在南平老家蓋了房子,還在福州南站附近買了一套商住公寓。
福州夜間消費
年輕人是主力
福州的夜晚是年輕人的天下。餓了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夜宵消費群體中,“80后”“90后”“00后”占比超過八成。年輕人是夜宵消費的主力,和其他城市相比,福州人更喜歡在晚上10點之后點外賣,該時段訂單占比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
京東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京東最新發布的《2019上半年互聯網夜經濟報告》顯示,福州的消費者屬于“夜貓子”人群,晚上9點至晚上11點產生新的購物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愛娃”品類中,福建消費者的排名位居第一,這也說明消費者以“80后”和“90后”為主。
消費群體的變化,直接影響了福州城市商業格局。在互聯網浪潮下,外賣等消費模式的快速發展讓傳統門店的經營范圍從方圓500米拓寬至方圓3.5公里,原本位置偏僻的商家也能獲得充足的訂單,這讓“金角銀邊”等傳統商業邏輯的優勢不再明顯。城市商業分布在某種程度上被“拍扁”了,例如,區域“熱力圖”顯示,福州外賣訂單量最高的區域前五名分別為福州大學城、福新中路/長樂北路、建新南路/高宅路、臺江萬達廣場、華林路/六一北路,而這些區域原來并不是福州傳統的熱門商圈。
對癥下藥
激發夜經濟活力
福州夜經濟的主力人群是年輕人,發展夜經濟勢必要照顧到他們的需求。
“年輕人睡得遲,晚上11時到次日凌晨5時是夜間餐飲的高峰期,尤其是每天的凌晨1時至4時。”在福建師大倉山校區附近經營大排檔多年的孫先生告訴記者,大排檔大多只做夜晚生意,但凌晨1時過后會遇到很多“麻煩事”,比如居民的投訴等等。
對此,福州市餐飲烹飪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一般來說,最適合“夜餐飲”的應該是休閑小吃、大排檔、特色小吃和燒烤、火鍋等業態,但這些業態不一定都適合在商場里發展。因此,在福州這么多商圈中,真正適合“夜餐飲”發展的特色街區及美食夜市屈指可數,“無處安放”成為休閑小吃、大排檔、特色小吃、燒烤等“夜餐飲”主力軍的硬傷。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看,為了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可以跳出傳統管理思維,美食夜市選址不該只盯著中心城區、鬧市區,反倒可鼓勵交通便利、居民較少的景區發展夜間餐飲特色街區或美食夜市,并給予一定扶持。
發展“夜餐飲”少不了三大要素:交通便利、富有特色、氛圍濃厚。在《進一步提升福州市夜間經濟發展的建議》中,福州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陳暉提出,福州應努力構筑適合夜間經濟的優勢載體,重點改建、新建一批能夠集聚人氣、體量大、綜合性的相關場所,形成夜間經濟的項目支撐;出臺扶持政策,鼓勵發展以搭建創業平臺、規范占道經營、便民休閑為目的,以進城務工人員、大學生創業者為經營主體的創業型夜市;延長周末、節假日地鐵末班時間,延長公交車運營時間,形成配套和互補;加強對夜間消費相對集中路段的交通疏導,制定出臺更具靈活性的停車管理措施,滿足夜間出行需要;在處理夜間市場開發和城市管理的關系時,應疏堵結合、以疏為主,豐富福州夜間生活。(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