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停車煩惱 廈門打造停車場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
2019-08-20 15:57:10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雙十中學枋湖校區公共停車庫整潔明亮。
“自從有了這個停車場,我們回家再也不愁到處找車位了,路面亂停車的現象也少了很多!”近期,原308油庫地塊上建起來的萬壽外口市政停車庫,一開放就受到周邊居民好評。作為2019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包括萬壽外口市政停車庫在內的位于島內老城區的4個儲備用地公共停車場項目和部分島外公共停車場已經開放或將陸續向市民開放。據悉,此次共開放公共停車位1510個,將進一步緩解島內外4個項目周邊的停車壓力。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其中“城市停車場”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首次被提及。補齊停車場短板,緩解“停車難”,是廈門市委市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的民生“關鍵小事”,也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作為廈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應的主力軍,廈門市政集團旗下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政開發公司)深耕停車場建設及管理行業近十年,打造出成熟的公共停車場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目前,由該公司運營的停車場有49個,總停車位達11000多個,總停車位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當前,市政集團正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全力提升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水平,從停車位還存在多大缺口、停車服務水平能否讓市民滿意、對標先進企業的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落實,積極梳理、策劃一批新的停車場項目,為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提升城市承載力宜居度做貢獻。
廣開渠道>>
挖掘停車場建設資源
車輛停入萬壽路南側公共停車庫。
夏日炎炎,廈門一中晉爵會游泳館成為許多市民消暑健身的好去處,一旁的萬壽路南側公共停車庫,讓市民告別了停車煩惱。
萬壽路南側公共停車庫項目,位于思明區萬壽片區、一中后門,周邊多為老舊小區,停車位十分稀缺。市政開發公司結合社區辦公用房建設,利用邊角地塊設置9層機械式停車庫,總停車位258個,于2018年建成開放。同時,該項目是廈門市第一例在建工程出讓的機械式停車庫。
建設公共停車場,用地是關鍵。市政開發公司廣開渠道,全力挖潛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目前我們在建及策劃的停車場項目建設類型豐富,包括結合公園綠地建設、結合學校操場建設、結合社區辦公用房建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租賃政府儲備地建設及招拍掛用地建設等。”市政開發公司孔祥臣介紹說。
截至目前,廈門市公開出讓的4塊公共停車場用地,均由市政開發公司競得。如雙十中學枋湖校區公共停車庫,是廈門市首批公開出讓綠地、學校運動場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庫項目。
在停車場投資方面,市政開發公司除負責財政投資停車場建設運營管理外,還通過自籌資金建設、對外合作、對外接管等方式拓展停車資源。如廈門第一例公私合營的公共停車樓——江頭公園公共停車庫,就是由市政開發公司控股與民營資本共同建設運營的智能機械式停車庫,設置的255個機械式停車位,極大緩解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
城市的痛點在哪里,市政開發人的目光就聚焦到哪里。“最近,我們正深入停車難問題最突出的老城區,全力挖潛相關資源,積極策劃一批新的停車場項目。”孔祥臣說。
集約用地>>
最大限度發揮空間功能
鳳凰園公共停車庫有效緩解了周邊“停車難”。
火車站南廣場停車樓。
地面是綠樹成蔭的社區公園,地下是停車庫,再往下則有地鐵穿行而過。位于文園路的鳳凰園公共停車庫,充分體現了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理念。該項目緊鄰廈門一中、174醫院以及住宅區等,結合軌道交通同步實施,地面恢復為社區公園,同時還涉及古樹保護,實施難度很大。
為降低項目建設對周邊的影響,市政開發公司集中力量,攻克各項技術及施工難關,在9個月的時間內施工完成,并于2018年對外開放使用,共提供122個停車位。“目前,這個停車場的利用率非常高,日均周轉車輛超過400部。”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廈門土地資源十分寶貴,在挖潛用地的基礎上,我們還致力于研究不同類型的停車場設計方案,做到每個方案在因地制宜方面發揮最大的服務功能。”孔祥臣說。
有著558個停車位的雙十中學枋湖校區公共停車庫,地面上是社區公園和學校操場。同樣一個地塊,既能緩解停車難,又能滿足居民休閑和學校學生鍛煉的需求。
洪蓮地塊公共停車場,作為向政府租賃的儲備用地,使用年限存在不確定性。市政開發公司在考察學習香港等地地上停車樓的建設經驗后,采用地上兩層鋼結構建設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建設工期較短,投入較低,且在儲備地塊需收作他用時,可以較快拆除,部分鋼結構甚至可回收利用,最大程度節約資源及時間成本。
據介紹,目前,市政開發公司運營的停車場類型豐富,因地制宜,包含自走式停車樓、地下停車庫、地面綠蔭停車場及機械式立體停車樓(垂直升降式機械與平面移動式機械),停車場覆蓋島內外,服務輻射醫院、學校、碼頭、火車站、大型商業綜合體等。
創新技術>>
不斷提升停車服務品質
萬壽路南側公共停車庫外觀。
打開手機,就能輕松搜索到附近的停車場,還能查詢每個停車場剩余的車位,根據導航停好車,離開時還可以通過無感支付、掃碼支付等一系列先進的手段實現付費管理……市政開發公司研發的廈門市政資源停車App,大大提升了市民停車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在市政開發公司管理房內,工作人員通過電腦能一目了然地看到視頻監控的實時畫面、停車場收費情況等。“依托信息系統,一旦某個停車場發生異常情況,就能快速響應,遠程調度。”市政開發公司吳和熙說。
據介紹,市政開發公司結合“互聯網+”應用縱深普及的大環境,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構建城市級公共服務一體式智能化管理應用系統平臺,滿足城市智慧停車、充電、公共自行車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應用。今年5月6日,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廈門市政城市停車及充電樁綜合管理平臺參展,獲得較好反響。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市政開發公司把停車和充電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充電樁的配套建設,目前共運營28座充電站點、2座換電站和724根充電槍,分布于島內外。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用智能化手段優化停車、充電服務,同時發揮平臺優勢,推進錯時停車等模式最大化挖潛停車位利用空間。”吳和熙說。
【相關】
新一批停車場項目進展
4個儲備用地公共停車場項目(含原中石化308油庫停車庫、中廈國際地塊林蔭停車場、洪蓮地塊停車樓、鋼窗廠儲備地林蔭停車場)、金山西里林蔭公共停車場已運營。
結合島外新城建設的同安新城的濱海公寓西側公共停車場、集美新城的濱水小區東側公共停車場、核心區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車場將陸續建成開放。
市政開發公司負責運營的部分停車場
●上古街公共停車樓
●火車站南廣場停車樓
●萬壽路南側公共停車庫
●鳳凰園公共停車庫
●雙十中學枋湖校區公共停車庫
●集美新城濱水小區東側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車場
●同安新城公交首末站公共停車場
(廈門日報 本組文/記者 吳???本組圖/ 記者 王協云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