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女性領導時代到來 解決男女同工同酬任重道遠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道,隨著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接掌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性別平權成為了歐洲今年夏季最熱門的話題。一方面歐盟委員會出現首位女性領導人,但世界杯女足賽也引發(fā)運動員爭取同工同酬的風潮。歐洲在慶祝女性領導時代之際,如何解決男女薪資差距仍有待努力。
據報道,自從7月3日歐洲理事會通過提名4歐盟機構領導人,其中時任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接掌歐洲央行。這是歐盟史上首度提名2名女性擔任歐盟高層。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形容,這是完美的性別平衡。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11月將出任歐盟執(zhí)委會主席,成為歐盟委員會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就在歐洲政治圈塑造性別平權形象時,7月7日在法國里昂足球場上女子世足決賽正激烈廝殺,美國對荷蘭爭取的不只是冠軍,還有為長期以來的男女球員薪資不平等出一口氣,最終美國隊以2比0擊敗荷蘭隊拿下第4次世界杯冠軍時,球迷同喊“同工同酬”口號響徹頒獎典禮,也引爆歐美一股“同工同酬”風潮。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男足在2014年的世界杯比賽中即使沒有晉級16強,卻從美國足球聯合會得到540萬美元獎金,但在2015年女子世界杯中奪冠的美國女足,卻僅拿到170萬美元獎金。
美國女子足球隊長梅根•拉皮諾埃(Megan Rapinoe)賽后表示,我們已經不用再問“我們值不值得”或者“我們應不應該同工同酬”了,每個人都已經很明白。
不只是女子運動員,根據國際勞工組織2017年報告,薪酬不平等是全球職業(yè)婦女所面臨主要挑戰(zhàn)之一。在各個地區(qū)、國家和部門,婦女的薪酬普遍低于男性。在20國集團(G20)和經濟合作暨發(fā)展組織(OECD)國家,婦女的月收入平均比男性低17%,其他地區(qū)情況也并不樂觀。
世界經濟論壇(WEF )2017年也曾指出,全球男性平均年收入為21000美元,女性僅為12000美元,依照目前進展速度,全世界需要再花100年才能實現完全的男女平等。
重視平權的歐洲,雖然早在1957年成立歐洲聯盟的羅馬條約中納入“兩性同工同酬原則”,但數十年以來,女性與男性薪資始終存在落差。歐盟2011年第一次訂立同酬日(Equal Pay Day),當時女男薪資平均落差17.5%,2018年僅微幅縮減至16.2%,進度緩慢。
根據歐盟統(tǒng)計局(Eurostat)2017年統(tǒng)計,歐盟28個成員國性別薪資平均差距為16%,其中愛沙尼亞25%、捷克及德國21%、英國為20.8%等較高。
即使在先進的瑞士,今年6月14日也出現全國女性大罷工,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她們高舉女權主義標語,要求落實憲法中的男女平等條款,尤其是薪資待遇的平等權益,她們抗議即使從事同樣工作、擁有相同專長,在私營企業(yè)里女性薪酬仍然較男性低20%。
歐洲女性抗議男女同工不同酬事件中,知名案例包括2018年1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主編卡麗•格雷西(Carrie Gracie)揭露,男性國際新聞主編的薪資,比女性國際新聞主編高出至少50%,她為此辭去派駐國外分社的職務做為抗議。
在推動同工同酬漫長道路中,目前冰島開始走在前端,2018年1月施行同工同酬制,違反的雇主將遭罰款,罰金每天大約500美元;德國同年也實施新法,女性勞工有權知道男性同事的薪水,如果同工不同酬,可向老板要求加薪。
歐洲許多國家雖立法禁止性別歧視,但從結果顯示效果仍待加強,連歐盟主管司法、消費與性別平等執(zhí)行委員維拉•喬洛娃(Vera Jourova)也承認同工不同酬對歐洲仍是難題,呼吁各國除提高薪資透明度外,還應促進支持家庭的工作生活平衡,讓女性不應因家庭因素在工作上屈就。
女子世足賽后引起的“同工同酬”風潮仍在歐洲發(fā)酵,馮德萊恩將在11月上任,她在未來5年任期的歐盟愿景中表示,羅馬條約已規(guī)定同工同酬原則,因此她上任100天內將實施一項新的歐洲性別戰(zhàn)略,以導入有約束力的薪酬透明度措施改進陋規(guī)。
歐盟將迎來首位女性領導人,在慶祝女性領導時代之際,如何解決男女薪資不平等仍有待努力,而且任重道遠。(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