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廈門獲中央財政4500萬元獎勵
2019-07-15 08:48:58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近日,在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績效評價中,廈門市排名前八,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4500萬元。2015年,廈門市在激烈競爭中入選全國首批15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之一,2015-2017年三年示范期內,共獲得中央9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此次獎勵資金就是按照三年示范期內中央扶持資金總額的5%進行獎勵的。
盡管名次未予公布,但可知的是,三年示范期期間,廈門市核心評價指標全部順利且超額完成財政部批復目標,順利通過今年4月財政部對首批示范城市的績效評價。據統計,2015年—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累計新增就業人數88.84萬人,較2014年累計增長89.03%;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92.66億元,較2014年增長48.62%;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24.37億元,較2014年增長333.63%……一組漂亮的數據,不僅是廈門市深入推進“雙創示范”的生動注腳,更折射出廈門市打造“雙創升級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自示范工作開展以來,廈門市搶抓機遇,針對小微企業發展的特點和難點,以創新制度和務實舉措推進示范工作,在完善扶持政策、建設空間載體、強化融資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雙創特色、打響雙創品牌。
政策引領
加強頂層設計釋放企業活力
目前,廈門市已初步建立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市級高企→國家高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梯級培育體系,建設完善入庫培育企業數據庫。
如何逐步完善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生態圈,提高小微企業雙創成功率和產出率是關鍵。為加速小微企業孵化成長,廈門市加強頂層設計,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市科技局,牽頭負責雙創示范日常工作,統籌制訂全市示范工作機制,高標準、制度化跟蹤督辦各區各部門具體任務。
全市上下形成了各司其職、資源共享、齊心協力的工作格局。“科創紅包、引才補貼等一系列為小微企業量身打造的扶持政策點燃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廈門市在推進雙創過程中全力打造的“1+X”扶持體系充分發揮了政策引領作用,市政府及各區各部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及配套措施近50項,全市創新創業工作得到進一步推動和突破。
給予市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一次性20萬元補貼、給予市級高企備案企業一次性5萬元補貼,“市級升國級”高企再給予一次性10萬元補貼……廈門市率先在全省推出市級高企備案及扶持政策,相繼出臺《廈門市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行動計劃(2016-2020年)》《廈門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備案及扶持辦法》等,通過一次性獎勵、研發補助、科技金融等措施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目前,廈門市已初步建立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市級高企→國家高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梯級培育體系,建設完善入庫培育企業數據庫。截至去年年底,全市資格有效高企達1626家;入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614家,占全省50%。
為小微企業“加足馬力”的同時,創新形式闖新路。廈門市在商事制度改革、貿易便利化、科技創新改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上技術交易市場”等多項創新機制得到國家主管部門肯定并在全國示范推廣;在國家發改委對全國22個主要城市的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僅次于北京,名列第二。
打造平臺
加快載體建設聚合創新資源
示范期間廈門市對經認定的各類空間給予運營補貼和軟硬件補助達1.9億元。同時,一批雙創載體相繼獲批,形成多層次、各具特色的空間載體發展態勢。
走進位于集美的一品威客創客空間(簡稱“一品創客”)辦公區,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大陸企業與臺灣設計師放單、接單的實況。“這里是兩岸云創平臺,讓臺灣創客能直接對接大陸企業的需求,實現兩岸文創、設計服務資源和市場的無縫對接。”一品創客董秘陳艷君告訴記者,作為首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目前一品創客在廈門市累計孵化創業團隊近1000家,其中孵化臺灣企業達136家;累計入駐的臺灣青年創客總數超過200人。
擁有國際領先的背負式激光掃描技術的“點云空間”、國內領先的網絡安全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安勝科技……在軟件園二期的“青果創客匯”,集聚了這樣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領銜的高端項目,這家由廈門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創辦的網絡安全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去年被列入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范名單。
隨著“雙創示范”的深入推進,廈門市各類創新創業載體遍地開花、蓬勃發展,培育了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等一批對臺特色眾創空間,孵化誕生了力品藥業、服云科技、簡極科技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在此期間,廈門市大力扶持創新創業空間發展,三年示范期里,廈門市對經認定的各類空間給予運營補貼和軟硬件補助,獎補額達1.9億元。同時,廈門火炬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廈門火炬高新區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海滄臺商投資區專業資本集聚型特色載體以及“芯火”雙創基地等國家級雙創載體相繼獲批,形成多層次、各具特色的空間載體發展態勢,為廈門市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提供了重要抓手和高層次平臺。
強化服務
科技金融對接巧解融資難題
廈門市通過政銀企對接,投保貸聯動,不斷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累計為廈門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百億元的融資。
“在運營前期,市科技局撥發的各類補助扶持資金,及時為空間輸血,真是雪中送炭!”談及一品創客的發展歷程,陳艷君總是這樣感慨。
“你有夢想,我給資金。”這是廈門市推進小微雙創工作時踐行的理念。近年來,廈門市打出組合拳,統籌發揮金融和財政資金的作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巧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小微企業雙創添翼。
積極探索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對接的新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使之成為撬動銀行、擔保、保險、創投以及社會資金的支點。廈門市通過政銀企對接,投保貸聯動,不斷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累計為廈門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百億元的融資,降低了企業平均融資成本,緩解了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市在全國率先設立財政性科技股權直投基金——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科技創業種子暨天使投資基金,已到位資金2.2億元,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廈門市處于初創期、種子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其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已完成66家科技初創企業投資1.8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后續投資3.89億元;已投企業中已有36家企業升級成為國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此外,科技創業種子暨天使投資基金已完成首批2家企業投資300萬元。
瞄準痛點
聚焦特色產業構建雙創新格局
除了集成電路領域,廈門市還圍繞重點培育的軟件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區域政策優勢,構建較完善的創新支撐體系。
將手機用水沖淋、在50厘米高處隨機跌落200次、連續按壓按鍵100萬次、5秒內切換室溫-20℃~50℃冷熱交替連續2小時……別驚訝,這只是科湖摩爾實驗室為企業提供研發檢測服務的日常。
科湖摩爾實驗室是市科技局創新探索公共技術服務新模式的代表之一。為了滿足科技小微企業對公共技術服務爆發式增長的需求,廈門市建設了一系列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基地,形成了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晶圓測試—失效分析—產品檢測認證—保稅交易”全鏈條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科湖摩爾實驗室就是依托廈門集成電路產品測試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由廈門科湖集成電路發展有限公司與國內龍頭通信產品檢測認證機構深圳摩爾集團聯合建立的。
借助廈門自貿片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疊加的前端優勢,企業可掛靠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統一辦理手(賬)冊,共同享受進口料件、軟件、設備保稅優惠政策,集成電路保稅研發交易模式有效解決了企業在初試階段的稅費及通關問題。
除了集成電路領域,廈門市還圍繞重點培育的軟件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小微企業痛點,充分發揮區域政策優勢,針對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關鍵節點布局建設85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創新支撐體系,同時為企業提供孵化、技術、市場、融資、通關等服務,帶動了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打開了雙創新格局。
亮彩數據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眾創空間已有203家(其中國家專業化示范備案2家、國家備案33家、省級69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2個(其中國家級基地6個,省級基地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其中國家級5家),全市各類經認定的創新創業空間近194萬平方米。
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營業收入6492.66億元,較2014年增長48.62%。
2015年—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累計新增就業人數88.84萬人,較2014年累計增長89.03%。
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24.37億元,較2014年增長333.63%。
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擁有有效授權專利56377件,較2014年增長171.67%。
2015年-2018年,廈門市共新登記小微企業18.25萬戶。
2015年-2018年,廈門市小微企業享受減稅降費額28.58億元。(廈門日報記者吳君寧 通訊員 陳君玉 唐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