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兩岸民眾受益面獲得感 廈門惠臺措施均落地見效

2019-06-14 10:07:17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

海峽論壇即將召開,在廈臺籍音樂制作人陳建平的錄音棚已完工,即將展開兩岸音樂計劃,臺商宋志平在翔安大宅村的火龍果也很快要迎來大豐收。一周前,632萬尾小魚被放流入廈金海域,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十多天前,廈門五通客運碼頭全新的三期候船樓啟用,為臺胞提供更寬敞舒適便利的候船環境。一項項惠臺政策,正持續加速釋放紅利,不斷為臺胞帶來可感的切實利益。

作為大陸對臺最前沿、對臺工作的“橋頭堡”,廈門持續深化落實中央“惠臺31條”、福建“惠臺66條”和廈門“惠臺60條”,目前所有惠臺措施均落地見效。市臺港澳辦表示,我市將廣泛聽取臺灣同胞呼聲,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適時推出同等待遇政策升級版,構建涉臺服務長效機制,不斷增強在廈臺胞的獲得感。

惠臺禮包

釋放對臺的巨大善意

同益碼頭,每天都有運載一箱箱臺灣水果和水產品的船在這里靠泊。臺灣農業整合行銷發展協會廈門辦事處主任溫仁德從事臺灣水果進口十多年,他直言,通過廈門便捷的口岸,臺灣水果和水產品已在大陸遍地開花。

海峽論壇為兩岸民眾帶來的商機,日益顯現。一船船從臺灣而來的水果、水產品,有不少便是往年海峽論壇期間簽下的訂單。今年1月-4月,廈門口岸臺灣水果進口持續保持健康發展態勢,進口量達到3.94萬噸,同比增長74.7%,貨值6642.7萬美元,同比增長59.4%,占大陸進口總量的82%,實現“開門紅”。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參加了每一屆海峽論壇,他直言:“每屆論壇都有實實在在的成果,體現了大陸對臺的巨大善意。”

赴臺個人游、卡式臺胞證、兩岸直航、雙向投資、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循著海峽論壇十年時間線會發現,歷年發布的惠臺政策,幾乎都已實現。

盡心盡力

擴大兩岸民眾受益面獲得感

事實上,各種惠臺政策不只局限在海峽論壇上發布。作為海峽論壇的主會場,廈門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致力于對臺先行先試,多年來不斷為在廈臺胞臺企送出大禮包,便利他們在廈的生活,助力臺企發展。去年4月,廈門在全國率先貫徹落實中央“惠臺31條措施”,推出“惠臺60條”,為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為推進惠臺政策的落細落實,廈門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全市各區各部門分頭行動,制定了20多萬字的實施細則,確保出臺一條,落實一條,見效一條。

兩岸觀察人士認為,所有惠臺政策都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大陸各級政府正盡心盡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為兩岸基層民眾、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歡迎更多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大交流中來。

落實到位

接地氣的政策讓臺胞有歸屬感

翔安大宅村,臺商宋志平種的兩萬多棵臺灣品種火龍果即將迎來大豐收。吸引宋志平的是適用臺企的各種惠農政策。現在,他正計劃把業務范圍從水果生產拓展到農業觀光休閑,轉型提升。

有“臺灣第一金耳朵”之稱的音樂制作人陳建平,面對金門的錄音棚已完工,計劃從今年開始大量推出與臺灣、廈門有關的兩岸音樂項目。自從申領了臺灣居民居住證后,他感受到巨大的便利,“到了火車站可以直接取票上車,在廈門開公司做項目的手續流程簡化很多,效率很高。”

一周前,廈金聯合增殖放流,廈門放流魚苗600多萬尾,比去年增加9倍,為歷年之最。增殖放流補充了生物群類資源,兩岸漁民普遍反映近海捕撈的漁獲量明顯增多。

十來天前,五通客運碼頭全新的三期候船樓啟用。下個月,碼頭方面將把每日船班量從36個提升到40個,如今的五通碼頭已是大陸對臺最大的客運碼頭。

為助力臺企發展,我市積極推動在廈臺資企業赴A股上市,目前已有2家臺企在A股上市,4家臺企成為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我市在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打造的全國首個臺資板,目前已有249家臺企掛牌展示,數量在全國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中位居第一。

廈門“惠臺60條”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利好,讓廣大臺胞臺企得到切實利益。申請到首批在廈就業臺灣人才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認定書的臺籍醫師陳永仁直言,接地氣的政策讓臺胞有了更強烈的歸屬感。(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