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查分網站、冒充高招人員 “后高考”時代警惕這幾種騙術
端午小長假結束了,為期兩天的高考也結束了,警方根據往年高考后針對高考考生及家長的詐騙警情,提醒考生們在后高考時代要提防以下幾類騙術。
騙局一:偽造虛假查分網站
詐騙分子通過短信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后,將這些信息記錄并販賣,或者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破解:考生查分應登錄所在地市教育考試部門網站或主動撥打教育考試部門電話核查,也可到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信息。
騙局二:冒充高校招生人員
不法分子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離。
由于軍隊招生與普通招生不一樣,包括政治考核、體格檢查等多重環節,而且歷年招生形式會有一些變化,騙子更容易借此機會混淆視聽。比如,打著軍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國防生”的幌子,甚至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許諾教育部門認可學歷、畢業后一律安排到部隊工作等。
破解:我國高考實行“陽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向社會公布,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
騙局三:兼職刷信譽
不少考生想利用暑假期間賺點“外快”,容易聽信網上所謂“兼職刷信譽”的謊言。
破解:兼職刷信譽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以“多次刷單、一次返利”等理由要求進行反復刷單操作的都是詐騙。
騙局四:網購打低價幌子
高考結束后,有的考生投入到游戲的“海洋”中,有的也會為大學生活提前選購數碼產品,這些也極有可能成為騙子們針對高考考生大肆行騙的“方向”。騙子一般打著“低價”“二手”等誘人信息,引誘有這方面選購需求的考生,隨后便以繳納“定金”“保證金”等理由要求考生轉賬匯款。
破解:考生要仔細甄別網上那些價格明顯低于正常市場價格的商品,多與家人溝通,以免上當受騙。
相關鏈接
2名美團商家被“美團”短信騙了
端午節假期,全市共接報47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冒充客服、貸款及網上購物。在這47名受害者中,有兩名假期不放假的“美團”商家,被假美團給騙了。
6月7日,美團商家莊先生收到一條自稱“美團”的短信。短信稱,由于平臺數據更新,必須及時認證信息,以免影響正常接單。一看到會影響自己正常接單,莊先生趕緊按短信“要求”點擊了網址鏈接。
莊先生回憶,點擊該鏈接后,手機出現“涉嫌違規商家認證中心”。填寫個人手機號碼后,界面又要求其填寫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卡卡號及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莊先生填寫后,手機便收到一條銀行扣款3000元的短信。
無獨有偶,美團商家張先生也收到這樣一條來自“美團”的詐騙短信。張先生點擊短信內的鏈接,并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后,手機收到扣款5000元的通知短信。
警方分析,這種冒充“美團”詐騙商家的新騙術,實際上是抓住商家擔心無法“正常接單”的心理,打著“美團”的旗號行騙。而短信內的鏈接實際上就是釣魚網站,一旦商家輕信,騙子便能獲取到商家在網頁上填寫的個人信息,從而通過快捷支付功能將商家銀行卡內的資金轉走。警方發現,莊先生和張先生登錄的兩個冒充美團的網址,現在均已無法登錄。警方提醒,收到此類信息時切不可輕易點擊鏈接,也不要回復任何信息,更不能隨意透露個人信息。(記者 彭怡郡 通訊員 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