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電動“老年代步車”處處 “得寵 ”一撞就 “失寵 ”
2019-05-31 09:48:27 來源: 海峽導報
0瀏覽 評論0條
▲老年代步車逆行等違規行為屢見不鮮
不用掛牌照、不用持駕照,近來,不燒油、不用上牌、不用駕照的電動“老年代步車”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但其自身的安全性,以及給交通環境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小。導報5月27日《馬路闖進新“殺手”》的相關報道引發不少讀者的共鳴。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關于老年代步車引發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但截至目前,相關部門還未出臺相關的管理措施。
車商能遮風擋雨,還不用上牌和駕照
“能遮風擋雨,比電動車(兩輪電動自行車)好吧。”在龍文區的一老年代步車銷售店,中年男子陳先生正在挑選車輛。陳先生稱,他父親今年已經70多歲了,經常騎自行車外出,一遇到下雨天,就要被雨淋濕,“平時我們都在忙,沒時間經常帶老人外出,在鄉下,老人可以駕駛這種車在周邊走走,去市場買個菜也比較方便”。“我問過了,這種車不用掛牌,也不用駕照,駕駛也很方便,給老人駕駛比較合適。”陳先生說。
該銷售店的業務員也證實了陳先生的說法。導報記者隨后走訪了多家銷售店,得到的答復基本一樣,“不用上牌,也不需要駕駛證”。
事故駕車闖紅燈,與貨車相撞老人殞命
“每次我看到老年代步車在我身旁或者前面行駛時,我都極力地避開。因為這些車根本就不按交規行駛,非常‘任性’。”有多年駕駛經驗的小轎車司機戴先生這樣說。
而老年代步車的“任性”,亦引發多起交通事故。今年5月15日上午10時,漳州臺商投資區奧特萊斯大道路口,83歲男性老人周某駕駛一輛無牌號四輪老人代步車闖紅燈,與一輛大貨車發生碰撞,導致周某經搶救無效死亡。
臺商區交警表示,現在,不少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沒有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習慣,甚至存有“別人不敢撞”和交警不會處罰的僥幸心理。而且老年人行動較為遲緩,反應較慢,對路況、車速、車距的判斷不準,難以及時避開其他交通因素帶來的威脅,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保險一旦釀事故,很難得到有效賠償
據了解,我國對電動車的時速、重量等都有相關標準。若將“老年代步車”列為電動車一類,顯然超標、超速;而劃入機動車一類,則該車型沒有相應的質量監督標準,沒有進行過撞擊試驗等安全性測試,不在上牌車輛目錄范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法》的規定,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路行駛。但是,只有在《國家機動車產品公告》登記范圍之內的機動車,車管部門才給予上牌。
據從事保險業務的陳先生介紹,老年代步車無法上車牌,也沒有資格上路,“沒有牌號和保險,若發生交通安全事故,車輛和乘客損傷將沒有保障。一旦肇事者逃逸,難以追查,受害人無法得到有效賠償”。
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也有市民清醒地認識到,老年代步車雖然能給老年人提供方便,但由于駕駛者自身的因素,反而讓老年代步車從側面“害”了自己的家人。
而關于在漳的老年代步車后續發展,導報記者將持續關注。(海峽導報記者 王龍祥 張雄敏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