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建設七大進出島通道 跨島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9-05-04 22:28:42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從空中俯瞰,從左到右依次為杏林大橋、廈門海堤和廈門大橋,遠處還能看到集美大橋。(記者王火炎攝)
海平面以下40多米的海底巖層,建設者們正緊鑼密鼓地施工,這個五一假期,廈門第二西通道開足馬力加快建設。
大橋如長龍臥海,橫架于海面;隧道穿行于海底,在島內外延伸。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第二西通道和第二東通道形成的七大進出島通道格局,意味著廈門跨島發展推進島內外一體化進入一個新階段。
跨島大通道,改變一座城。川流不息的車輛,帶著信息流、資金流在橋上、隧道內來來往往,掀開廈門經濟特區交通、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新篇章。
胸懷大海的波瀾和騰飛的夢想,廈門以奔跑之態推進跨島發展。島外新城建設依序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不斷完善,各具特色的產業項目紛紛扎根島外,民生福祉得到進一步提高。
今天的廈門城市格局已由“拳頭”伸展為“手掌”,越來越多人在島外工作創業、置業安家。2018年,島外人口總量達到206.4萬人,首次超過島內人口,比重高達50.2%,而2002年這一數據是39.3萬人。2018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GDP)4791.41億元,其中,島內思明區、湖里區合計2485.77億元,島外四個區合計2305.64億元,島內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奏響協調發展的鏗鏘足音。(記者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