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廈高鐵施工攻克最難一關 國內首座跨海高鐵橋取得新進展

2019-03-26 10:27:32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

有多大?

有三層樓高,單個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比兩個籃球場還大

有啥用?

可以在海中形成小型人工島,使海洋施工環境變為陸地環境

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福廈高鐵泉州灣大橋主橋墩鋼吊箱昨日施工。圖為鋼吊箱正在套進鋼護筒。

昨日,福廈高鐵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新進展,跨海高速鐵路橋主墩兩個鋼吊箱,全部準確“坐床”泉州灣。這兩個龐然大物有2個籃球場大、3層樓高,在海風和海浪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用船吊運到現場并準確入位,關鍵是靠技術創新。

這是福廈高鐵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節點,跨海大橋全長20.287公里,海上橋梁長8.96公里,主橋長800米、主跨400米,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結合梁半漂浮體系斜拉橋,這也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

對于鋼吊箱的作用,項目總工張延河解釋說,就像在海中放置一個巨型箱子,將箱子底部和海中樁基相連并固定,然后向底部澆筑混凝土,并抽干里面的海水,這樣就可以在海中形成一個小型人工島,使海洋施工環境變為陸地環境,方便承臺施工。鋼吊箱設計尺寸長41.9米,寬27.9米,高10.47米,自重達517.7噸,堪稱“鋼鐵巨人”。

整個鋼吊箱安放過程,要在海風、波浪、浮力等多種自然因素影響下,準確無誤地穿過24根樁徑為3米的鋼護筒。鋼吊箱下放到位時吊裝精度控制在前后2毫米、上下6毫米范圍內,遠遠優于3厘米下放精度控制要求。

解密

“巨人”入海

難度大

施工單位通過在鋼護筒頂部安裝導向裝置,“引導”鋼吊箱套進鋼護筒。在鋼吊箱內壁焊接水平限位裝置,控制鋼吊箱平面位置;在鋼吊箱頂端設置4個平面測量控制點和4個高程測量控制點,利用全站儀在施工平臺上全程測量監控各控制點的平面位置與高程,指導現場操作人員根據測量結果采用手拉葫蘆及卷揚機對鋼吊箱及時進行姿態的精確調整。(廈門日報特派記者林森泉、通訊員李然犀、張延涵)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