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各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 科學種植助力春耕備耕省時提效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連日來,泉州市各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田間地頭一派熱鬧景象。
春耕備耕,科技先行。泉州市充分整合技術資源,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強化技術指導,切實幫助農民提升種植效益,為今年的豐收打下基礎。□記者 游怡冰
工廠化育秧 出苗率穩定高效
這幾天,趁著天氣晴好氣溫升高,惠安縣坤德農場的工人正抓緊育秧。與傳統手動育秧不同,在這里,基質準備、種子浸種等環節都通過機器完成。通過機器實現流水線操作,育秧效率大大提升,不到一小時,200多盤秧苗已經培育好。
農場負責人何志陽介紹,機器育秧一個小時能播種的量,是大約10畝田地需要用的秧苗量。如果用人工來完成的話,則需要5至6個人花費一天的時間。
為了保證長勢,培育好的秧苗接下去將進行暗化處理。所謂暗化處理,就是將秧苗放在黑暗、恒溫、恒濕環境中,以相同的條件讓秧苗均衡生長,這樣就不會因為溫度或者水分的不均勻,造成種子長勢不一。農業技術人員表示,工廠化育秧,對溫度、光照可控,氣溫影響較小。待秧苗長到一定高度以后,再進行大棚培育,清明節前后就可以為稻田大規模種植提供種苗。
給土地“體檢” 缺什么補什么
如今,我市各地正積極開展對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工作。在南安市碼頭鎮宮占村的圓夢農業合作社,南安市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的推廣研究員正在介紹如何施肥。
從2015年開始,南安市圓夢農業合作社每年邀請農技人員給土地體檢。今年立春前,檢測人員在合作社選取了15個點進行土壤采樣,測定出每個樣本的養分含量,為土壤開出體檢報告。報告里標明土壤里氮、磷、鉀等元素的比重,農技人員再根據準備種植的農作物給出施肥建議。缺什么補什么,幾年下來,改良后的土壤質量越來越好。土肥站推廣研究員戴樹榮介紹,南安從2006年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對耕地土壤成分狀況進行免費體檢,到目前已經采集了一萬多個土樣,為土地改良提供充分的數據基礎。
相關閱讀
-
-
春耕生產有序推進 泉州市已完成早稻播種72.6萬公斤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一段時間來,泉州市搶前抓早,應對不利天氣條件,切實做好春耕備耕、春季...更多
2019-03-09 10:32:51
-
泉州抓好春耕備耕工作 12萬噸化肥保障春耕
署,做到工作早安排,物資早準備,措施早落實,整個春季農業生產扎實推進。 截至2月27日,全市溶田...更多
2019-03-06 08: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