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先天畸形貧困患兒可獲救助 目前已有20多位患兒受益
2019-03-14 10:35:55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廈門市兒童醫院于2018年成為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廈門定點救助醫院之一,符合條件的患兒在該院救治可獲救助。記者昨日獲悉,該院首批先天性結構畸形項目救助款已到位,20余位患兒獲得共40余萬元救助。
來自龍巖的患兒楊楊(化名)在廈門市兒童醫院做了先天性巨結腸手術重獲健康。楊楊一家經濟條件不好,于是申請了救助基金,解了燃眉之急。
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由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和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聯合發起,旨在對患有發病率高、干預技術成熟、預后效果良好的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的患兒提供醫療費用補助。救助項目包括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器官、肌肉骨骼系統、呼吸系統和五官嚴重結構畸形等六大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的72個病種。
申請救助的患兒需同時滿足下列條件:臨床診斷患有以上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年齡18周歲以下(含);家庭經濟困難,能夠提供低保證、低收入證、建檔立卡貧困戶證明或村(居)委會等開具的貧困證明;在項目定點醫療機構接受診斷、手術、治療和康復;醫療費用自付部分超過3000元(含),項目根據患兒醫療費用報銷之后的自付部分,一次性給予3000元-30000元補助。每位患兒具體補助標準如下:自付部分超過3000元(含)、小于4000元的,補助額度為3000元;自付部分超過4000元(含)的,按自付費用的75%予以補助,最高補助額度為30000元(含)。
在廈門市兒童醫院,該救助項目由小兒外科牽頭實施。首批申請者為2017年在該院手術并且符合救助條件的患兒,共20余人次總計40余萬元。2018年已有更多患兒家庭提出申請,目前正在審理中。(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張連治)